近日,安徽蚌埠的一个女子痴迷韩剧中的美好剧情,要求老公模仿男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丈夫“不堪其扰”,闹到离婚收场。这可不是看电视剧看傻了,而是心理学上的“行为同化”现象。
类似的现象在过去也有,2016年韩国青年自杀率较2015年上升了16.5%,有报道称这可能与韩剧中出现了大量与自杀有关的情节。观看电视剧本来是人们最常见的娱乐项目,但是由于电视剧剧情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过于投入地追剧会让人们有“入戏”过深,甚至引起心理上的变化。网络新词评价这类现象称为“剧傻”,意思是偶像剧看多了,人也会跟着做出很多弱智的事情。心理学家曾对此做过许多试验,例如一项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在阅读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为主角的简短剧本后,人们在尝试测验中的成绩会比那些阅读中性材料的参与者要差。这种现象被称为“行为同化”现象。既然读一段“笨人故事”都会与“自己变笨”有这么强烈的联系。那么浸泡在长达几十集的偶像剧里,又怎么会不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带来影响呢?
但是,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容易沉迷于电视剧呢?除了偶像的完美外表外,更重要的,是偶像剧演出了我们渴求的理想人生。如果我们是站在一个影评家的视角去看电视剧,就会发现一个蹊跷的地方,那就是所有的偶像剧几乎都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尽管有艰辛、苦难、拼搏、但最终要么有贵人相助,要么有惊无险,甚至在剧中的逢凶化吉带有太多的偶然,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偶然的概率可没这么多,倒是更常见无为一生或辛劳无果的情况。
一部脍炙人口的热播剧,其实恰恰是观众在潜意识中想要逃避现实压力的期望投射出来的产物。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平时的自我感觉越糟糕,就越容易靠“追剧”来消化负面情绪。尽管可以用欣赏电视剧来暂时忘却现实的压力,但过于沉迷电视剧,甚至渴望用剧情来覆盖现实生活,可能更加使我们难以面对现实。
要改变沉迷电视剧的现状,首先要学会带着质疑去看剧,避免在看剧时入戏过深。我们在看电视机时,可以时常从剧情中跳出来反思自己“这个剧中的什么角色让我有‘熟悉感‘?如果我就是他,我会出现在剧中发生的情境吗?”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不但可以帮助自己冷静审视剧情中不现实的桥段,而且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发挥指导作用。
其次,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不要只是用电视剧作为唯一的消遣方式。有的社会学家就主张,如果非要看一个有剧情的作品,其实,电影比电视剧好、书比电影好。因为电影一般只有两个小时,导演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将一部剧情浓缩在这两个小时中呈现给大家,所以更容易出现精品,而且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行为同化。而书因为是抽象的作品,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行为同化,而且可以给读者更多的自主想象空间,避免沉迷其中。
第三,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如果说电视剧是人家的人生,那么我们的人生难道不是一部可以自己书写的电视剧吗?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任何回避压力的行为都只能是暂时的,因为当梦醒时分,我们还是得从当时离开的那一个点重新出发。所以,改变人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改变的过程中,学习、读书、勤奋工作、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尝试更多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可以有助于改变不利的现状.尽管我们无法证实你的人生一定如剧,但肯定能够证实的是,一点点的日积月累最终带来的未来一定与今天不同,甚至可能在未来,有你今天想不到的机遇在等着你。
(头图来自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