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光远,从小就爱吃糖

(2007-10-10 09:18:15)
标签:

健康/保健

 

于光远,从小就爱吃糖
                                中国药膳研究会 单守庆
    于光远,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对于糖,他说自己从小到老都喜欢吃。
    于光远回忆说:“儿时我在上海、北京,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经常吃到一条一条的麦芽糖,吃过用糖稀浇过的糕点,以及用麦芽糖做成的瓜形糖果。小时候有点感冒,大人就煮一大碗生姜水,加上红糖要我趁热喝。不管它的治疗作用多大,我都认为它是一种特别好喝的药。后来,有人警告老年人吃糖对血管不好,容易中风,有的文章干脆把糖叫做甜的毒药。而我就不怕这怕那。”
    于老还对吃过所有的糖都有专门的研究。他最早吃到的糖是“饴”——高粱饴,中国古代就有的用发芽高粱制成的一种软糖。
    看了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之后,对乾隆皇帝蘸白糖吃荔浦芋头的镜头,于光远怀疑中国古代是否有白糖。经过一番考证,他终于搞清了白糖的身世: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学会了制作白糖,已经学会去掉红糖中的糖蜜和色素制作白糖。
    为了给冰糖寻根溯源,在正儿八经的资料没查到时,他打开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查出许多甜食的记述:贾宝玉挨打之后,想喝“酸梅汤”;他送给袭人吃“桂花糖蒸的栗粉糕”和“藕粉桂花糖糕”;建议林黛玉“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吊子熬出粥来,要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于光远还注重从民间搜集关于糖的知识。早在延安时期,陕北小调中有关于糖的句子:“要吃呀冰糖呀,嘴对嘴;要吃呀白糖呀,对碗凉水。”于光远把这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写入他2001年出版的《吃喝玩——生活与经济》一书中的《说糖》。
【专家点评】
    著名营养学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营养师李瑞芬教授:糖在南方人的饮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喜爱各种糖果外,菜里加糖还有提鲜的作用。此外,红糖具有补血、去寒等功效,适于产妇、儿童、贫血者食用。
    但是,享受吃糖带来的乐趣只适合于体瘦的人,即便吃,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而对于体重超标、体胖的人来说,不管什么样的糖都要少吃,尤其是晚上,含糖和含淀粉较多的食品都要少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