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晓松晓说自媒体优酷爱奇艺 |
分类: 新媒体与创意经济 |
高晓松“转会”爱奇艺一事貌似比较突然,让不少人心中纠结。其实,他的这一举动倒许多人重新审视起自媒体人的生存之道。
5亿,这是高晓松的节目《晓说》创造的播放次数。有人说:口才好,能讲故事的人很多,高晓松不是最帅的,也不是口才最好的,但却是最火的,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电视台”。
曾记何时,多少电视台为节目发愁,为没有观众发愁,为人手不够发愁。然而,一个《晓说》似乎将所有问题的答案颠覆。
许多人感叹:新媒体时代许多事情真的看不懂!要知道,虽然高晓松毕业于清华,但其目前的主业应该是音乐人,但他徒然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自媒体人或脱口秀表演者,他似乎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许正好有个“晓”字)。
就是这5亿的成绩,让高晓松身价倍增,并被爱奇艺成功“挖角”。
二、“老东家”的纠结:为他人做嫁衣裳?
不过,高晓松从音乐人跨界到媒体人,不得不说其老东家——优酷功不可没。会讲故事、博学多才且能说会道的中国人还是不少的,但千里马再好,也得有伯乐来发现与提携。
据说,高晓松讲故事能力的发掘及《晓说》节目的走红,离不开优酷土豆集团的副总裁李黎
说优酷一点儿不纠结,那是不可能的。自己培养的跨界人才,却去了竞争对手那里,搁谁心里都不是滋味。不过,优酷也有值得欣慰的事——视频网站被证明可以为脱口秀节目提供平台并成功运作节目!
三、自媒体如何运营,内容平台谁更重?
值得注意的是,高晓松早就为自己的“转会”有合理的说辞:只卖艺不做生意。其实,他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毋庸置疑:只出售内容,不管运作之事,但不是“不做生意”,因为他因内容获得了丰厚回报。
问题是,对于运作方或合作方而言,以及对于所有关心自媒体发展的人而言,一些问题摆在眼前:自媒体的内容与运作平台,哪个更重要?合作成功后的内容与平台分开后,各自还能放光彩吗?
先谈第一个问题。说实话,都重要,这符合我提出的“内容创意+营销创意”的思路,其中二者缺一不可。这样说起来,对于《晓说》而言,高晓松及优酷都很重要。对于“罗辑思维”而言,罗振宇、策划人申音及其账号都很重要,除非有特别优秀的超级自媒体人及超强运作平台。
再谈第二个问题。如果内容制造者及平台运营方都是高水平的,那么分开后都不用怕。这就象足球明星及知名足球俱乐部的关系一样,
说到这里,很凑巧,据说优酷在高晓松“转会”后,已经与袁腾飞、梁冬、宋鸿兵、罗振宇等合作,将推出全新四档脱口秀节目。
要说最纠结的事其实只有两件:有优秀的自媒体人,但运作平台及策划人水平一般;或有良好的运作平台及策划,但找不到合适的自媒体人。(本文已发表于《出版人》杂志2014年第7期P15,作者:陈永东,新媒体研究者,中国十大IT博主,电子邮件:cyd8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