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RFID与IPV6结合:构建“全网通信”

(2007-10-22 22:01:37)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IT/科技

rfid

射频识别

ipv6结合

全网通信

陈永东

it

新技术

分类: IT、互联网与手机

  最近,我在博客发表了《想采用RFID,你办证了吗?》,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RFID这一新技术的应用状况。现在我先介绍一些RFID与IPV6结合以构建“全网通信”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网络融合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正在我们眼前呈现:电信网络领域移动通信网络正由2.5G朝3G转变,窄带通信朝宽带通信转变,有线接入朝无线接入转变。互联网领域,互联网正由IPv4朝IPv6转型;网络迅速发展,应用框架正从WWW(World Wide Web)网络朝GGG(Great Global Grid)网络转型;在物品信息网络领域,由于无线射频技术(RFID)的快速发展和物品电子标示代码标准的广泛推进,也将逐步形成一个物品的互联网--“物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各类网络体系与信息技术正在发生重大转型,出现了两大趋势:融合趋势和应用趋势。 

    融合趋势主要表现在:从单点突破到面的突破;从单一领域的应用到整体应用;从组件级别的创新到系统级别的创新;从局部的智能到网络的智能。融合的本质是单个应用系统灵活性与整体系统协同性之间的均衡。 

    二、三大信息技术变革推进“全网融合” 

    首先两大信息技术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据ITU统计,到2004年年中,全球互联网使用者数已达到了7亿户。而移动通信发展得更快,全球移动用户总数将近15亿户,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全球的移动电话收入也已经超过固定电话收入。 

    第三大信息技术RFID技术。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简称,RFID技术1948年就已经问世,但直到本世纪初,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及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产品电子代码标准的推广,RFID技术才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种种迹象都表明,三大技术亮点的快速发展,已经大大延伸了各类网络体系的边界,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全网融合趋势,未来世界的网络将是一个各类网络体系互相融合、协同的复杂网络体系。在此,我们将这一复杂网络体系称之为全网。 

    未来的社会是全网的社会,未来的通讯将是全网的通信,未来的信息服务也将是全网的、无所不在的服务。 

  三、RFID技术的背景与前景 

    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简称,所谓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直径不到2毫米,通过相距几厘米到几米距离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器具和人的身份。 

    RFID由于具有数据的读写机能、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形状、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以及数据的记忆容量大等特性,因而应用相当广泛,最常见的应用为:门禁管制、回收资产、货物管理、物料处理、废物处理、医疗应用、交通运输、防盗应用、动物监控、自动控制、联合票证等。 

    从本质上看,RFID技术的独特作用是能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标记现实世界的任何物或人,具有“标记”、“地址号码”和“传感功能”三大功能。

    四、RFID与IPV6结合:构建“全网通信” 

    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的直接结果是一个结构更加复杂和功能更加强大的全网通信系统。要实现全网络通信,将网络系统边界无限延伸,使电信网、互联网、无线网、物联网走向融合与协同,实现全网络通信,其最基础的工作应该首先能够对任何产品都给与标准化的、独立的标记,并且要可以短距离自动无线识别,形成短距离传感网络;此外还需要对每件物品都可以分配网址,便于互联互通。这些基础工作是实现全网络通信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基于RFID的“标记”、“地址号码”和“传感功能”;基于IPV6的丰富的网址资源,再加上基于RFID技术标准的EPC技术,能够极大地扩展通信网络“监测”与“控制”功能,从而催生出许多新的应用。 

    RFID标签可以与真实世界中的任何物体相捆绑,同时通过信息的写入提示系统该物品的属性和特征;通过“地址号码”功能和“传感功能”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与短距离通讯。基于RFID/EPC技术而提出的“物联网”概念,就是利用了RFID的技术特点,将网络延伸到物品,“物联网”是比互联网还要复杂得多的网络系统。也是今后构成未来全网通信业务的基础网络之一。 

    但是,要实现全网络融合,无限地延伸网络边界,实现全网络通信,开展全网络协同服务,还必须要使全网系统中最基础层的被标记物具有网络IP地址。现在互联网系统的IPV4技术,IP地址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全网络通信的需求。下一代互联网的IPV6技术恰恰提供了IP网址资源的解决方案。因此,IPV6与RFID技术相结合,才构成了全网通信的基础。 

    从本质上看,IPv6提供了巨大的地址资源,如果与RFID的编码对应使每一件被标记物品都具有一个IP地址,就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实现对现实中具体物品的监控和管理,使每一个产品和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管理来控制。
    RFID和IPv6的结合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便,使未来的网络更加普及而无所不在,使我们能够享受到全网络通信、全网络协同服务。可以想象通过借助RFID技术手段,你可以检测、追踪、控制、分析、研究每种产品;可以与每件物品通信;甚至每件物品或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全网实现互相通信。而你则可以在未来的卡车、移动办公室、家庭、室外以及商场、大街上享受到全网协同的全业务通信服务。 

    总之,全网的通信的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而RFID及IPv6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革命性技术。 

 (陈永东摘录,原作:王和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