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认的的楷书四大家中: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中,我比较喜欢的是柳体。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体要好写一些,他最大的特点是宽博、雍容,横细竖粗,笔画结体特色十分鲜明,容易掌握,较易抓住特点。后世的印刷宋体字就是从颜体楷书慢慢演变过来的。
再说柳公权的楷书,柳体瘦硬,笔画野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他开始学习颜真卿,后溶汇自己新意,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由于他的楷书,较之颜体而言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书贵瘦硬方通神”这是对柳体的赞誉。柳体与颜体有很多相似之处,学习中,由颜而入柳,或由柳而入颜,都是比较方便的。
赵孟頫的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他是王氏书风的继承者,并将行楷杂糅,成为自己独特的书风。赵体楷书的特点就是活,历来认为以赵书作为楷书开始向行书的过渡字体来学习,最为恰当。
欧阳询的楷书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用笔从隶书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
其实,欧字是最难写的,因为他的基本笔画的形态变化远不如颜柳丰富,横竖笔画粗细均匀,反差不大,看似简单许多,实际上这就更加要求字体结构的精准,结构的任何适当,都不会像颜柳那样以笔画来遮掩。由于欧字无法用笔画的变化来对结构的适当来进行补救,所以大大增加了下笔的难度,更吃功夫。
另外欧字总体感觉平和稳健,内藏险绝奇气,也是他的一大特色。凡是写过这四体的人都应该知道写欧字的难度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