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今年的5月17日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并将主题定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这一主题不仅肯定了广大青少年是信息通信使用的主体,也认识到不同层次青少年信息通信使用存在差距,更体现了青少年信息通信的使用水平与使用环境的非常重视。
1、广大青少年是信息通信使用的主体
如今,广大的青少年是信息社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有关统计显示,到2006年,我国网民达到1.37亿,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最长,为21.5小时。不仅是互联网,手机等信息通信工具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使用。手机短信、音乐铃声等青少年钟爱的手机数据业务,不仅带给人们缤纷多彩的体验,也促进了我国信息通信业的飞速增长。正是因为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产生的需求,我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和业务创新等诸多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2、城乡青少年信息通信使用存在差距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城乡青少年在信息通信技术的获得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互联网及信息产品使用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因此,实现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让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等信息产品,已成为当务之急。
3、国际国内都非常重视青少年信息通信的使用环境
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城市逐步普及时,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空间也成为全社会的呼声。中国网通把2007年列为“绿色网络文化建设年”,中国电信在学生家长中推广绿色过滤软件,更有十个政府部门联合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一场青少年绿色上网和未成年人戒除网瘾的“攻坚战”正在打响。
在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竞争和融合中,人们渴望广泛、公平、健康的信息交流。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更是信息通信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电信是指利用电报、电话、传真、无线电设备和互联网络等手段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1865年5月17日,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宣告国际电报联盟正式成立。随着电话和无线电的广泛应用,国际电报联盟于1932年改名为国际电信联盟。
为纪念国际电信联盟的建立,强调电信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国际电信联盟在1968年第23届行政理事会上决定把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所确定的电信日主题开展纪念活动,宣传电信的重要性,普及电信科学技术和培养年轻一代对电信的兴趣。
2006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定,确定每年的5月17日为“世界信息社会日”。因此,国际电信联盟在2006年5月17日同时举办了第38个世界电信日与首个世界信息社会日的宣传活动。同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召开全权代表大会,决定把每年的“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信服务业早已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了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而在新的电信时代,青年在使用ICT和推动ICT产业发展方面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表明,一方面,青年可以通过充分利用ICT,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通过青年的创造性等自身优势,推动ICT产业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另,也有报道称,2007年5月17日是首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国际电信联盟将2007的主题定为“携手青年: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机会”。实际上与本文所提的应为一个意思,即“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