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美文上海 |
分类: 永东日记 |
我在上海生活的时间今年正好已经占了我的人生的一半,今后则开始超过一半(因为我现在暂还没有离开上海的想法),上海确实是大可品之处非常之多,但品之又非常之难,因为很难品得到位,但我还是斗胆品之一回。
1、上海的“衣”: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中西合壁,故在“衣”方面是国内领导潮流的主要城市之一,特别是对全球时尚流行趋势追逐也非常快。所以很多人愿意到上海来买各种各样的服饰,因为这里有潮流,有品种繁多的流行服饰。所以上海在中国拥有其它城市没有的一个称号“东方时尚之都”。
2、上海的“食”:上海人爱吃甜食,这让许多不爱吃甜食的来到上海的人士感到有些不适应。我在上海已有较长时间,对甜食没有什么不适应,但是,我觉得吃多了糖在健康方面不是很好,所以还是尽量控制。上海还有些小吃,如南翔小笼、五香豆(好像比较硬)、生煎等,在城隍庙这些东西都可以吃得到。
3、上海的“住”:上海由于居民非常多,原来在“住”方面是非常紧张的,现在虽然在住房面积方面要大多了,但房价却一直很高,这是因为上海不仅是人多,更重要的是富人也多,所以房价自然就比较高,平均一万多也很正常,最高的已经到了十万左右(如汤臣一品要接近13万),不过超过一万五的也不多。
4、上海的“行”:上海的原来的路都不宽,也有很多的弯弯曲曲的道路,较典型的是内环线,其大部分都叫中山路,象中山西路、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另一个就是城隍庙附近的人民路也是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圆形。上海的“行”现在的问题是:人多->车多,但道路资源有限->经常拥堵。上海的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也都非常发达。看看各类交通的时刻表就知道,上海作为起点和终点的交通班次中是最多的。
5、上海的商业: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解放前有著名的四大公司,解放后有市百一店、华联商厦等,现在合并后的百联集团又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商业集团。上海既有许多著名的商业街: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也有一些商业圈:徐家汇、五角场等。许多的商业形式都是从上海起步的,如超市(象华联、联华、农工商等)、大卖场、SHOPPING MALL等。
6、上海的教育:可以说是全国除北京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有复旦、交大、同济等一批著名大学,有上音、上戏这样著名的艺术类院校,相应的附中也都是普通教育中的排头兵。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上海比较重视中专教育,许多在外地早就变成高职的学校在上海仍然保留作中专职校。
7、海派文化:上海的文化既然能获得“海派文化”的称号,至少说明上海文化有较深的底蕴与较强的特点。象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就与大多数国内的电视台不同,不信你晚上七点打开电视机,在许多其他台在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同时,上海的电视台则在播自己的节目。“文汇报”、“新民晚报”与“解放日报”全国闻名,还有许多报纸、杂志不胜枚举。
8、上海的经济:上海一直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自然各行业的都较发达。其中金融业(有许多全球著名金融机构的中国总部)、纺织业、钢铁业(有宝钢)、化工业(有上海石化)、港口经济(有上海港与洋山深水港)等都在全国领先。上海的经济既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又是长江经济的龙头,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极其重要。
9、上海的航运:一个海边的城市向来比内地城市的发展更容易,主要是因为海运在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为此,上海除了原来的航运设施外,最近几年快速修建了洋山深水港与东海大桥。虽然这两个大的建设项目对浙江省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为洋山深水港本来就地处浙江地界,东海大桥还力压目前的杭州湾大桥提前建成),但国家需要对上海这个航运中心有所倾斜。
10、上海的景点:上海的景点分为传统景点与现代景点。传统景点主要有城隍庙(含豫园)、外滩、静安寺、玉佛寺、古漪园、秋霞浦、植物园、动物园等,现代景点有人民广场、城市展览馆、上海大剧院、东方明珠、科技馆等,还有许多新老公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将许多公园免费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上海为全国旅游行业做出了示范。
11、上海的天气:上海天气总体还不错,虽然在长江边,但夏天没有其他几个长江边的“火炉”(如南京、武汉等)那么热,冬天最冷也大多是零度左右的温度,且不会象北京等地有吓人的沙尘暴。当然,冬天北方人到上海后可能有些不适应,因为没有暖气,但现在由于空调的普及,似乎这个问题北方人来上海后也不怕了。
12、上海的地理:上海在地理方面有优势,东临东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为长江的入海处,可谓交通四通八达。但上海在地理方面也有劣势,主要是海边没有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海滩,也没有温州、厦门等地的万事石岸,有的只有浅滩,所以很多人到上海后最大的失望可能就是看不到美丽的海边景色。而且还是浅滩的原因,上海才把洋山深水港建到了浙江省的地界。
13、上海人:上海人比较精明,做事比较利落,综合素质也比较高,但因此给上海以外的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上海的男人好像都比较有思想,谈起什么事来好像都有一套一套自己的见识,但行事却比较文明,奉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品格;上海的女人好像都比较能干,比较有气质,且流传上海男人“妻管严”比较多就是上海女人比较能干的表现。因此,有许多北方的女子喜欢找一个上海男子作丈夫,因为上海男人细心、会做家务事、能忍受“大女子主义”。
14、上海话:很多来上海的游客都觉得听不懂上海话,但江苏人与浙江人都不怕,因为上海话其实江苏苏州话与浙江宁波话融合后形成的。但不知小品中为什么总让那些婆婆妈妈的角色讲一口上海话,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小品主要是北方人创作的。但其实现在上海话也存在问题:年轻人不会讲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多,会讲上海活的人中有很多并不是正宗的上海话。
15、上海货:上海货原来在中国很吃香,以先能拥有上海货那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质量保证。不过那主要是以前上海的商业繁荣造成的。但现在上海货已经越来没什么声音了,而广东货、浙江货等对上海货的冲击越来越大,在全国的主要商品品牌中上海的牌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不知这是不是上海这个国内第一商业经济都市中的一个弱项。
1、上海的“衣”: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中西合壁,故在“衣”方面是国内领导潮流的主要城市之一,特别是对全球时尚流行趋势追逐也非常快。所以很多人愿意到上海来买各种各样的服饰,因为这里有潮流,有品种繁多的流行服饰。所以上海在中国拥有其它城市没有的一个称号“东方时尚之都”。
2、上海的“食”:上海人爱吃甜食,这让许多不爱吃甜食的来到上海的人士感到有些不适应。我在上海已有较长时间,对甜食没有什么不适应,但是,我觉得吃多了糖在健康方面不是很好,所以还是尽量控制。上海还有些小吃,如南翔小笼、五香豆(好像比较硬)、生煎等,在城隍庙这些东西都可以吃得到。
3、上海的“住”:上海由于居民非常多,原来在“住”方面是非常紧张的,现在虽然在住房面积方面要大多了,但房价却一直很高,这是因为上海不仅是人多,更重要的是富人也多,所以房价自然就比较高,平均一万多也很正常,最高的已经到了十万左右(如汤臣一品要接近13万),不过超过一万五的也不多。
4、上海的“行”:上海的原来的路都不宽,也有很多的弯弯曲曲的道路,较典型的是内环线,其大部分都叫中山路,象中山西路、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另一个就是城隍庙附近的人民路也是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圆形。上海的“行”现在的问题是:人多->车多,但道路资源有限->经常拥堵。上海的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也都非常发达。看看各类交通的时刻表就知道,上海作为起点和终点的交通班次中是最多的。
5、上海的商业: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解放前有著名的四大公司,解放后有市百一店、华联商厦等,现在合并后的百联集团又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商业集团。上海既有许多著名的商业街: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也有一些商业圈:徐家汇、五角场等。许多的商业形式都是从上海起步的,如超市(象华联、联华、农工商等)、大卖场、SHOPPING MALL等。
6、上海的教育:可以说是全国除北京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有复旦、交大、同济等一批著名大学,有上音、上戏这样著名的艺术类院校,相应的附中也都是普通教育中的排头兵。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上海比较重视中专教育,许多在外地早就变成高职的学校在上海仍然保留作中专职校。
7、海派文化:上海的文化既然能获得“海派文化”的称号,至少说明上海文化有较深的底蕴与较强的特点。象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就与大多数国内的电视台不同,不信你晚上七点打开电视机,在许多其他台在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同时,上海的电视台则在播自己的节目。“文汇报”、“新民晚报”与“解放日报”全国闻名,还有许多报纸、杂志不胜枚举。
8、上海的经济:上海一直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自然各行业的都较发达。其中金融业(有许多全球著名金融机构的中国总部)、纺织业、钢铁业(有宝钢)、化工业(有上海石化)、港口经济(有上海港与洋山深水港)等都在全国领先。上海的经济既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又是长江经济的龙头,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极其重要。
9、上海的航运:一个海边的城市向来比内地城市的发展更容易,主要是因为海运在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为此,上海除了原来的航运设施外,最近几年快速修建了洋山深水港与东海大桥。虽然这两个大的建设项目对浙江省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为洋山深水港本来就地处浙江地界,东海大桥还力压目前的杭州湾大桥提前建成),但国家需要对上海这个航运中心有所倾斜。
10、上海的景点:上海的景点分为传统景点与现代景点。传统景点主要有城隍庙(含豫园)、外滩、静安寺、玉佛寺、古漪园、秋霞浦、植物园、动物园等,现代景点有人民广场、城市展览馆、上海大剧院、东方明珠、科技馆等,还有许多新老公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将许多公园免费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上海为全国旅游行业做出了示范。
11、上海的天气:上海天气总体还不错,虽然在长江边,但夏天没有其他几个长江边的“火炉”(如南京、武汉等)那么热,冬天最冷也大多是零度左右的温度,且不会象北京等地有吓人的沙尘暴。当然,冬天北方人到上海后可能有些不适应,因为没有暖气,但现在由于空调的普及,似乎这个问题北方人来上海后也不怕了。
12、上海的地理:上海在地理方面有优势,东临东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为长江的入海处,可谓交通四通八达。但上海在地理方面也有劣势,主要是海边没有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海滩,也没有温州、厦门等地的万事石岸,有的只有浅滩,所以很多人到上海后最大的失望可能就是看不到美丽的海边景色。而且还是浅滩的原因,上海才把洋山深水港建到了浙江省的地界。
13、上海人:上海人比较精明,做事比较利落,综合素质也比较高,但因此给上海以外的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上海的男人好像都比较有思想,谈起什么事来好像都有一套一套自己的见识,但行事却比较文明,奉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品格;上海的女人好像都比较能干,比较有气质,且流传上海男人“妻管严”比较多就是上海女人比较能干的表现。因此,有许多北方的女子喜欢找一个上海男子作丈夫,因为上海男人细心、会做家务事、能忍受“大女子主义”。
14、上海话:很多来上海的游客都觉得听不懂上海话,但江苏人与浙江人都不怕,因为上海话其实江苏苏州话与浙江宁波话融合后形成的。但不知小品中为什么总让那些婆婆妈妈的角色讲一口上海话,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小品主要是北方人创作的。但其实现在上海话也存在问题:年轻人不会讲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多,会讲上海活的人中有很多并不是正宗的上海话。
15、上海货:上海货原来在中国很吃香,以先能拥有上海货那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质量保证。不过那主要是以前上海的商业繁荣造成的。但现在上海货已经越来没什么声音了,而广东货、浙江货等对上海货的冲击越来越大,在全国的主要商品品牌中上海的牌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不知这是不是上海这个国内第一商业经济都市中的一个弱项。
前一篇:世博会会徽可与奥运会会徽媲美
后一篇:转载:下载软件博弈之决战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