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
三部委联合部署、重大专项携手共建、新领域共同开拓,现摘抄如下: |
文化“十一五”力捧信息技术 |
原作者:刘婷 |
文化“十一五”/信息技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9月13日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还是头一遭。备受瞩目的文化“十一五”纲要专辟章节强调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纲要提出,加快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强数字和网络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拓展文化传播方式。 创意丰富新鲜、内容多姿多彩的文化产业用它那灵动美妙的手挽住了信息技术坚强的臂膀,二者翩翩起舞能跳出怎样的曼妙舞步?文化“十一五”纲要“力捧”信息技术,二者将共同描绘出一个怎样的美丽新世界? 三部委点将信息技术 9月14日,国信办就“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赵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介绍纲要下一步实施情况时,不约而同地“点将”信息技术,将文化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让这员大将为其开拓疆域,增强核心战斗力。 孙家正表示,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其中把新的科技手段引入到传统文化领域是很重要的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近几年来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速度在加快。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它的中心在国家图书馆,各省市都有分中心,然后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把众多人民群众需要的信息一直送到最基层的农村。 赵实提出,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重点是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数字化,有线电视数字化,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的数字化。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开发。 柳斌杰认为,要大力抓产业技术升级,把报刊业、出版业、印刷业的产业升级放到突出位置,重点搞好中华字库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等重大项目,搞好出版印刷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全面提升现代新闻出版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准。 重大专项带来采购商机 文化“十一五”纲要提出大力支持一批重大专项建设,这20余项重大专项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占一半左右,专项建设中不乏IT商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文化部牵头部署,关乎国家消除数字化鸿沟,使人人共享新的文化成果大计。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划发展处处长刘刚介绍,2002年4月,文化部、财政部组织该工程开始实施。4年多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累计投入达2.5亿元,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5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文化部决定从今年7月到明年6月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全国共有512个县开展了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建设。对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中央财政落实了中央补助资金7934万元。中央文明办连续两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共享工程基层点的共建共享。 大手笔的政府投资和坚定的政策保障带来的是巨大的采购商机。刘刚说:“这个工程遍及全国65万个行政村,对硬件设备的需求量很大,有时一个基层点就需要几十台甚至上百台PC,总量达到千万台。在采购时我们以国产品牌为主,机器的配置不用太高。此外,也要采购大量投影仪,同样优先考虑国产品牌。由于携带投影仪、电脑深入农村不太方便,我们现在比较需要带有播放功能的移动硬盘。” 新媒体投资大有可为 纲要特别指出要发展新兴传播载体,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丰富内容,创立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吹响了传统媒体、主流媒体向新媒体领域进军的号角。 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对此表示,传统媒体更多是被当作新闻事业看待,强调它的社会效益,对非公有制资本、外国资本进入这一领域限制较为严格。但国家对新媒体的政策一直比较宽松。从新媒体最初的发展阶段,就有国际资本、民营资本的支持,有些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个领域与国际接轨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循环。近年来新媒体领域一直是投资热点,关注度高,投资规模也比较大,特别是与手机相关的业务被普遍看好。 纲要鼓励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齐勇峰认为,新媒体领域蕴涵着不容错过的商机,传统媒体表现出了某种“收复失地”的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国家对于资本进入传媒领域的政策也在不断放松,如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则打破了传媒投资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限制。再加上传统媒体本身在内容、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预示着新媒体领域将有更大发展,投资也将更有可为。 文化电子商务深层发展潜力大 纲要亮出文化电子商务这一新概念,强调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开发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文化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易信用机制,研究制定文化行业电子商务规范,积极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型文化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世界》主编赵品超表示:“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生产工具改造自己的生产方式,文化电子商务概念虽新,网上书店、网上音像、网上票务等早已蓬勃发展,但一些传统的文化生产部门对于这一生产工具的运用显然不够熟练。比如新华书店这样一个基础雄厚规模庞大的传统书店老大,发展网上书店方面就非常不足,面对网络带来的挑战,它必须主动利用,走上电子商务这条路。而在互联网上逐渐强大起来的当当、卓越等,对电子商务这一模式的利用还处于浅层,只相当于把书店搬到网上,像提供作者在线交流、读者线上评书、利用网络进行书籍营销活动等深层业务做的不够,应该脱离传统的书店营业模式开创独特的文化电子商务模式。” 与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十一五”重点工程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农村为重点,建设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库,基本完成全国市、县和乡镇分中心建设,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兴传播载体,加快电影制作、发行、存储和放映的数字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无线、卫星、有线、微波等多种手段,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做好农村电影拷贝配送工作,丰富电影片源,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加强农村电影院更新改造,增加固定或流动放映点,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采用数字电影摄制技术与工艺,推动传统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形成数字电影规模化生产和制作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水平。 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建立动漫技术设备和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服务体系共享机制,增强国产动漫的原创制作能力和衍生产品开发能力,培育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和具有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 “中华字库”工程——建立全部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重点研发汉字的编码体系、输入、输出、存储、传输以及兼容等关键技术。 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以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采用现代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库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等高新技术,建立新一代综合各类知识信息的数据库,提高我国信息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