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士兵突击 |
读了三趣斋主人李正平写的《我为什么要给<士兵突击>泼点冷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2b62801000c21.html
文中说道:
“这部片子塑造的低俗形象实在令我大跌眼镜。”
“有的士兵的表现象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蠢又嫩,士兵几乎个个在干部面前撒娇,干部几乎个个吹胡子瞪眼,简直令人无法忍受。”
“编剧和导演以为士兵的英雄气概就是外露的那种“张牙舞爪”表情逞凶的所谓男性阳刚表现,其实完全是矫揉造作。”
为此,我也不得不发表一点我的个人观点。
我们的部队里没有“许三多”吗?新兵即将启运,去看看那些十七八岁的稚气的脸,找找初中毕业的农村兵,不如许三多的大有人在。只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去太偏远的山村征兵,可能不大好找。
《士兵》打仗靠表情凶吗?看看702与老A 的对抗,看看化工厂的演习,看看边境伏击毒贩……难道不符合“平时诙谐幽默,战时神情内敛,下手准狠,锐不可当”的要求吗?没见他们“瞪眼狂喊”啊。不信请完整的看一遍再说。
喜欢《士兵突击》,因为它塑造了“普通一兵”的形象,有优点,也不回避缺点,切合实际。
一个士兵,首先是一个人,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有许三多的纯真,有成才的功利,有史今的柔情,有伍六一的宁折不弯,有高城的张扬,有袁朗的睿智……
他们也会犯错,也会堕落,也会焦虑,也会浮躁,也会迷茫,就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
本来嘛,士兵就是来自老百姓的。
喜欢《士兵》,因为它展现给我们的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标准品,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我们也崇拜英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保家卫国、舍生取义,可那实在不是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换句话说,崇高的英雄形象没有缺点,不会犯错。如果要找这样的英雄,抱歉,换个地方吧。
在《士兵》里,我们看到士兵的成长。
从老百姓到士兵,不只是穿上军装那么简单。军营生活不是每天“除了训练,还是吃饭、训练、睡觉、训练……”。从社会进入部队,一切从零开始,这里有自己的生存规则,“刚来部队都是别样的世界,一无所有”,是 “在这轰轰隆隆中干一辈子”,或是“几年兵役,复员回来弄好了能找个工作”,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士兵不是电脑,当然会有个人对未来的规划,对前途的考虑,这些想法也会在部队生活的影响下发生改变,老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又是我喜欢《士兵》的一个原因,因为和同题材的作品相比较,《士兵》更真实。
说到真实,我也来说说我接触过的军人。
高中军训,在武警部队,楼下就是士兵的营房。
我们的第一个教官,不善言辞,纠正我们的动作总是一脸的无奈,讲不下去了只好让我们休息。给我们开班会,我们看着他,他看着手里的帽子,桌子那头的同学都听不到他的声音。三两句就说完了,可班会的时间还有大半,于是我们就七嘴八舌的问他问题,到后来变成我们自己聊天。到班会结束,才发现教官不知什么时候跑掉了。有点像史今。由于训练老是休息,我们的教官被调去训男生,我们才发现,其实他蛮狠的。(汗~~~)
换来的教官整天嬉皮笑脸,很会和总教官套近乎。有时候还会欺负我们原来的教官。比较像成才。
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真实就是,部队不是几个模范、英雄的部队,而是由千千万万普通士兵组成的。
《士兵突击》带给我们什么?
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是执着,是坚持,是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