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冯柳
(2021-02-08 12:46:31)一些观点
1、在低位时,如果你不能证明它无那它就是有,在高位时,如果你不能证明它有,那它就是无,这是基本的赔率思考模式与事实无关。而很多人却恰恰相反,在高位时花大量精力去论证它有,像赌徒一样坚定自己;在低位时却为可能的没有担忧不已,像懦夫一样被恐惧控制不敢伸手触碰机遇。
2、企业的发展变数很多,许多我们看上去的确定或不确定也只是事后的总结与学习,过程中即便是企业家本人亦无从完全肯定,这个世界如此庞大复杂,我们要怀着敬畏的心去探索它,要承认自己的渺小、谦卑的面对市场,要排除定见成见用赔率思维来引导投资选择,这不是要大家消极,而是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后采取的更积极主动的应对和态度。
3、优秀可以在过程中判断,伟大却只是事后的结论,它的形成是需要机缘和太多意外因素的,事后总结出的确定性在事前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很难在事前来确定这些,你只能通过进程中的不断观察来确认你的判断,这就存在一个维持和修正的过程,而一开始的过高价格实际上就剥夺了你修正的权利。所以我认为,
4、总之世界究竟如何发展我们很难把握也不应有能完全把握的想法,那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惑,不做庸人自扰不搞后验思维以安己心为重,不用太计较事实会如何只管过程中的应对就可以了,让一个又一个逻辑去推动自己的行为,这和很多搞技术的不去妄下判断仅让市场推动自己交易有一定相似之处,万事相通嘛。
5、如果一个行业里全部企业的效益都很好的话,那投资者反而应该警惕了,只能说明这个行业目前有太多无效率的企业也在生存,现在的利基很大,但一定不能持续,无论以后是周期向下还是格局改变,未来都要陷于艰难的竞争与求生状态,所以由上而下的选择方法在狂欢过后是一定要改变的。
6、一般来说,趋势是由预期决定,但预期可以由趋势强化并反过来再影响到趋势上,形成正反馈直至极限。在形成期,预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演变强化期,趋势是最关键的方面,而转折期,则往往是双方极限值共振的结果,考虑到趋势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特征,预期极限值的作用会更大也更容易判断一点。
7、绝大多数情况下,稳定比高利润更重要,如果在足够长的时间段里来看,稳定的盈利能力则比一切都重要!周期性及不稳定性公司分析难度比较大,市赢率只能用来衡量稳定型公司,对周期型的要把它分解成PB/ROE来分别观察,ROE要分解为一般ROE、超额ROE和低谷ROE,三个要综合地看,然后再从资产价格上下手,还有时点选择很关键,不能太早,最好与复苏同步,这样对周期性公司的投资才有可能做好。
8、始终牢记一句话“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不要因为一些无价值股的低估或周期股的暴利繁荣而放弃自己坚守的部位。
9、一个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其他而是销售停滞,所以好的企业是应该有所远虑的,是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打定基础的。那些真正的大牛股的销售额必然都是十年如一日地增长、增长、再增长,这确实是选择企业很关键的一点!
10、大家永远都在低估成长股,我们的错误不是为成长支付了过高的价格,而是错在对它的误判,把不成长的当作成长、真正成长的却视而不见。
11、你可以去寻找市场的盲点,但最好不要去寻找低估,这是两个概念,特别是你所认为的低估如果是在静态理解下得出的,那么它对你的杀伤力可能会远大于你不计买点进入成长股所受的损失,所以请勿轻言价值、请勿轻言低估。再有就是,牢记世界是创造出来的,寻找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和摧毁一切对手的企业,只有这些才是真正的安全边际。
12、思考与行动的纯粹性是我所倡导的,忽左忽右的思维是一种自我欺骗和安慰。投资是寻找价值的制高点,这个“高”足以让你抵御其他干扰,它根据各人的水平和眼界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主观性,但极端情况下的内心满足是其衡量标准。投机是投资的进化,从理论上来说,好的投资者也会成为一个好的投机者,反之亦然!
13、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避免永久性资本损失,但对可逆的下跌不强求回避,也就是说会被中长期因素修复的波动可以不理会,除非是有绝对理由和充分信心。
14、所以我非常赞成个性化和动态化的弹性价值评估,在一个微妙位置上的不同选择都可以理解为正确的,是不同的人针对自己能力圈和承受力做出的不同判断,只有抛开后验的思想才能够平心去想怎么做才是适合自己的,这本身也是市场多层次多流动的基础。
15、长线就是先有逻辑再等图形,中短线就是先有图形再讲逻辑;能忽悠别人的叫中短线,能忽悠自己的才是长线;熊市谈价值,牛市谈技术。
16、共性行业应选行业最低成本和较高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个性行业可以接受非龙头和低管理,但必须对其赢利能力和回报前景以及占属市场的发展有较高的要求。
17、投资是机会收益的比较,有相对确定的应该先做。我们的决定应该根据事前的确定性来做,而不应该被可能的结果所影响。
18、投资者的推演不可满打满算,更不能永远强调某些因素的单边作用,任何事物都应有正反两面的解读点,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来选择侧重进行思考,强思危、弱思机才可帮我们平滑贪婪与恐惧从而达到冷静独立。
19、严谨的人应该是把逻辑提炼出来,而不仅仅是归纳总结,哪怕他能归纳出真理,但却有违思考推理的原则。
20、我经常和朋友打趣说别捧着金饭碗讨饭,就是怕他们过于注重内在要素而忽略所需要的激发环境,当然,这指的是过分决定论而非否认它们在长期投资中的关键作用。
21、我过去常和朋友讲一个非周期行业投资理论,就是投资好股关注差股,当一个行业里最差的那个都很好时(不是泡末效应尾声那种突然的好),就说明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乐观迟钝点,但当它们难过时,则有可能要进入平稳增长期,因为需求方有挑剔和选择的余地了。
22、股票选择不应光是对企业唯美唯优,对时机的认识也不可缺少,要先看需求供给的关系及变化特点,再看要素特性和资本参与形态,前面决定利基和时长,后面决定经济要素间利益分配及资本表现形式与回报效率。
23、关于读书,个人觉得先读传记和案例再读理论书为好,否则就容易教条,也吃不透理论,先有故事底子,再学理论的过程就容易串联引申,比较容易产生效果。所以我一向是建议别人先学史再学哲的。
24、大部分的时间我都不去判断,我只在自己看的清楚的时候进行重大动作。
冯柳:“抄底是为弥补研究能力的不足,所以希望在最负面的情境下进场。但是,抄底必须是站在最强者的逻辑上,把最悲观的逻辑列出来,当觉得最悲观的逻辑成立也不怕时,才可以去抄。
用下跌的逻辑来证明跌不动,千万不能在下跌时通过对上涨空间的论证来证明跌不动,而是本身跌不动才可能有后期的上涨。我们的行为是站在了市场的对立面,但心要顺应市场、要理解它,把注意力放在现有趋势的主导逻辑上,放在最强者身上,这是对对手的尊重。”
再读!常读常新!冯柳先生的“弱者体系
“”、赔率优先、简单呈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岁末观澜湖的拜访与长谈又让我更加明晰。虽然我很认同“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赢得未来”,但乐观绝不是靠冒进得来的,而是始终将仓位放在自己认为最确定的品种上面,并时刻让逻辑接受市场走势的检验。
03
我很少自己去研究,而是选择大幅上涨或下跌过的股票,回避方向不明的股票。
04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就是“得失心”,而为之就是“是非心”
它跌了这么久,那一定是方向上出了问题,你要把方向给想明白。如果能把方向证伪掉,是不需要考虑定量的问题,因为低位天然带有弹性和赔率。我觉得,这个世上很多看似荒谬的东西都有其合理性,否则荒谬不可能长期存在。
表面看上去的荒谬一定是放错了位置和环境,偏执的臆想与假设在高位很荒谬,在低位却是一种智慧与常识,这就是我说的不做研究做选择的含义。
我把市场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种,强者是要深度研究,让盲区消失,所有方面都要看见,弱者是只要不呈现就看不见。
那收益看不见没关系,得到了会更欢喜,风险看不见是不行的,所以就要等它呈现出来,变成风险可见,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大幅下跌过的股票的原因。
那么长时间的单边下跌后,它的理由一定会被市场呈现出来。跌了那么久,原因路人皆知,不需要你去做深度研究也能找到主因。
我经常开玩笑说,对一个很熟悉的股票研究得很充分,却亏钱了,然后你归结为意外,但下次还是继续这样的不幸运。
其中的关键就是赔率与常识,用赔率抵御风险,用常识增加确定性。
当然,后期我有所进化。
即便风险看不见,但只要收益那部分足够大,能够一俊遮百丑,风险暴露时能够被市场原谅也可以。当然,前提也是看得见的那部分被高度呈现,而不是自以为是。
所以,要么大幅下跌,要么长期上涨,前者是逆向投资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顺势投资的基石,两者并不冲突我们都生过病
这要求你是一个年轻人,拥有自愈能力;你的病情已经被呈现了,得到治疗是大概率。什么时候被治愈、怎样治愈其实不用搞太明白,那是医生或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当然,我们得确定这不能是一个绝症。
我有时赚的钱连自己也没有预料到,虽然后面我有时也能圆回来解释清楚。因为我持有了,我会知道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但挣钱跟当时是否那么清晰的知道无关
冯柳:我是机会驱动而非研究驱动,所以不存在我偏好与不偏好哪个行业。当然,会有熟悉与不熟悉之分,它决定我进入这个领域的方式和姿势。
如果对某个行业不熟悉,我就只守正不出奇,只选择大家有共识,并且都相对认可的标的,不会去挑选自己觉得好的标的。而在我熟悉的领域就会去出奇,可能会挑选一些市场有分歧的标的。
在某个股票上你赚过钱,持仓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熟悉,但是做哪个股票不是由熟悉与不熟悉决定的,是由机会决定的。
仅靠学习能力是不足以应对市场的,还得“思而知之”。所以,思考能力比学习能力和丰富经验都重要。
记者:您的投资理念是基于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冯柳:这个世界有简单和复杂两种思维框架。
有人是极简思维,抓主要矛盾,这在简单市场中比较有效,但容易缺乏敬畏心,经常大赚大亏;有人是复杂思维,觉得是多因素与矛盾发生作用。
复杂思维的人比较容易敬畏世界,但缺乏定力和自信,而且会比较累。
我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既有简单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一面,有可被我们感知的方面,也有不可被我们感知的方面。
我倾向于找到可被感知的方面去坚守,然后放弃复杂的方面。解释复杂其实就是一种贪婪,我们要放下所有的贪婪。反过来,不敢面对简单就是恐惧,这也是需要放下的。
在市场里,方向是简单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看一个股票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原因,因为那里代表着最单纯的思维。什么是复杂的?节奏是复杂的。
就像创业一样,很多人都共同看到了未来的前景,被如此明确的方向所感染,但最终死在了复杂的过程节奏中。
股市也一样,需要找到简单的方向,然后应对好复杂过程。简单的东西需要坚持,这是立身之本,但也要警惕被复杂所侵蚀,两种思维要并存不悖。
记者:在您看来,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冯柳:我认为,具体什么品质都不重要,因为品质都是人身上的,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不管什么样的品质,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总有让你弱点暴露出来的场景。
很多天赋异禀的人,准确率极高,但最后却死在准确率高上面。
因为准确率高的时候就进入了简单模式,认为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如此简单,就很容易栽跟头。
所以靠天赋、靠品质都走不远,一定是靠科学的训练、系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最终形成恰当的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
熊市的成交量小,但参与的人也少。你只要不是一个从众型的人,你会发现对于大部分股票来说,流动性不是问题。
但在牛市中,你一买就触发无数人和你抢。
所以,我们要明白看得见的是什么,看不见的又是什么。你能看见,别人也能看见,其实大部分都是幻觉和虚假的安慰。
另外,我经常说一句话,我们要敬畏市场,同时也要信任市场,要敢于把自己托付给市场。市场如此庞大足以消纳任何力量,你只需要关心对错,流动性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冯柳:这个要区分市场环境。
在牛市中,收益率是不会下降的,因为牛市的机会多,在牛市中分散比集中更好,不用担心碰到一个冷门而错过牛市;
而熊市中肯定会因为机会少而降低躲藏几率,但也会减少踩雷的几率。所以,这在熊市中是对等的,从超长期来看也不影响太多。
记者:如何把握具体的投资机会?
冯柳:如果把投资机会分作金银铜三种,我入行15年,遍地黄金的机会只有三次,2016年初的港股行情也只能算遍地白银吧。
大部分时候都应该是家常机遇,这才是市场常态。所以要接地气,既不能说没有大餐我就不上桌吃饭了,也不能草草对付了,结果错过丰盛的美味。
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处于什么样的挡位,就自动配合什么样的操作。
把聪明机巧放弃掉,要确保你永远在市场里面。然后,当不同标准下开的仓位出现了涨跌,你就能大概感知市场的估值体系是怎么变化的。
就目前的市场来说,肯定比去年要好很多,有一些虽然不很优秀但也不差的公司跌到可以接受的价格和赔率上了,将它形容为遍地青铜应该是可以的。
所以,我在逐步加大A股的持仓。我不知道它们会不会继续跌,如果跌了,那就继续增加好了。在这方面我不太困扰,给什么吃什么
我以前经常说,如果做短线,就去找明显是顶部的个股做短线,这样赚钱特别快。因为顶部之所以成为顶部,并不是大家不知道它贵,而是因为上涨如此确定。哪里像顶部,就去那里做短线;
哪里亏钱快,你就去那里做长线。因为当亏钱非常确定的时候,往往是长期底部形成的在牛市的时候,我只会持仓不会去开仓。我不会去逃掉牛市的顶,但我也不会在牛市中期买股票。虽然那个时候赚钱很容易很快,但它不符合我的开仓点。
开仓需要有一个绝对安全的状态,而持仓的话,只要没有更好的机会替换掉它,我就持仓。我很少关心股票会不会涨,还有多大空间,我更多的是考虑哪个更安全,有更安全的就替换掉所以
总之一句话,用满仓来抵御系统上行的风险,用选股来抵御系统下行的风险
即便市场错了,你也该假认它正确
1,守正出奇求变,研究上的“正”就是逻辑风格,这个要稳定,不能功利性的变来变去,但视角要灵活,这是“奇”,要不停的转换视角去看待问题,再就是要有挖掘变化的能力,这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2,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你看见了未来,同时相信你所看见的未来。但我不相信自己能看见未来,所以会更多的基于赔率,市场会展现多种逻辑,当一种逻辑被反映了,我选择相信没有被市场反映的逻辑。
3,虽然我不想说市场永远正确这样的话,但即便它是错的,你也该假认它正确。
不和能决定你命运的人去争执对抗傻讲道理是我过去读史时的体会,对错是由强者来裁定的,其他人只应去观察决定强弱的因素和其改变的契机,否则就是政治上的幼稚与迂腐。
4,我们参与市场的时候,要听最强者的声音,尊重对手,跌的时候要听看空的人的声音,涨的时候听看多的人的声音。
5,我们挣的是角度和变化的钱而不是纠正市场错误的钱,市场是永远正确的,关键是在其正确被反复证明后的逆向而行,一定要避开它的正确被展开的过程。
6,要站对大时代、大潮流,在鸡毛蒜皮里选择没什么意义。
抄底必须站在最强者的逻辑
7,我并不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因为我是散户出身,散户做研究的结果往往是靠碰运气,你以为研究对了,其实赚的是运气的钱,运气不好就会很惨。因为散户的研究大多很片面,并且容易陷入偏见,所以我自己不怎么做研究。
8,散户有天然的信息劣势,所以更适合在消费品、医药和零售等行业投资。
9,我喜欢做关注度很高的股票,因为关注度高,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对于关注度低的票,我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因而无从进行选择。历史上我自以为是的研究基本都是错的,选择则基本都是对的。
10,我非常重视主导趋势的逻辑,在下跌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看多的逻辑放在一边,全面理解看空的逻辑,当觉得看空的逻辑已经体现后,再去想看多的逻辑,过早思考看多的逻辑容易出现偏见。
11,要界定好是战略性还是战术性投资,战略性就买热点买龙头,买大家最想要的好公司,贵点都可以;战术性就是买冷门,博弈打法,拣大家暂时不要但基本面并不差的公司,在价格的保护下等待变化产生。
12,我比较喜欢去抄底,但对拐点型公司没有特别喜好,我把下跌分为杀估值、杀业绩(经营节奏)和杀逻辑。
13,杀估值的最好,因为跌下来后导致其下跌的因素就解除了;杀业绩的就其次,但只要针对其经营节奏和变化进行投资也是很好的机会;最要小心的就是杀逻辑的,这个一般不建议参与,很难抄对。
14,抄底是为弥补研究能力的不足,所以希望在最负面的情境下进场。但抄底必须是站在最强者的逻辑上,把最悲观的逻辑列出来,当觉得最悲观的逻辑成立也不怕时,才可以去抄。
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
15,研究有三个着力点:产品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格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路径和可把握程度)、股价阶段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视角力度以及预期的程度理解)
16,资产就是金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属性,本质就是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进行交换,买入是用现在换未来,卖出则是把未来换现在,关键要想明白未来和现在谁更值钱就好了。
17,牛熊市就是这样一个判断依据,当然,对极少数的优异公司来说,未来总是会强过现在的,这就是比牛熊大势更大的大势。
18,好的生意模式同时符合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这3个要求。
可预期是要搞明白1年内的业绩和估值情况,可展望是要能大致感受出企业3年的发展路径,可想象是要能对10年后的未来有所期盼,可以很模糊,但得有想头。
前两条决定企业的业绩及可持续性,最后一条决定能否在估值上升的情况下表达业绩。
19,我不在意是否有低估、是否有成长,因为成长很难判断其持续性,我在乎是否具备持有价值,是否长期屹立不倒,至少能够抗通胀。
20,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跌令实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显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
真正的投机是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
21,最好在跌的时候研究票,即便是上升过程也尽量选择回调的时候做研究,不是从操作角度,而是从研究的冷静客观和时间从容出发,负面情绪下得出的乐观判断也比正面情绪下的乐观判断更容易准确也谨慎。
22,好的投资机会是有限的,投资者的精力及能力圈亦是有限的,真正的风险控制在于有效且充分深入的思考,因此集中投资是主要的风格选择。
23,逆向投资的核心是在负面思考的时候买入,下跌只是负面思考的表象,但不是所有下跌都代表充分的负面思考,有时不那么充分的上涨也可能是另一种负面思考。
24,波动不是风险,虽然会影响点心情和机动性。其实很多市场风险都可以通过选股来化解,我大部分收益都是在熊市中完成的,你把个股想清楚就好了。
25,很多人其实都是在各种纠结中错过机遇,却没有如愿规避掉相应的风险。
26,投机是什么?有人说是脱离价值进行的价格思考,是搏傻。我觉得不对,那是自杀,没有讨论的意义。
27,真正的投机应该是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搏得不是傻子的钱,而是投资者的钱、貌似聪明的钱。是通过充分的价值理解后,将其在不同人群或环境下进行切换来获益。
28,这里的投机是相对的,或有调侃之义,但商人般的思考习惯是值得倡导的,要在价值和市场中、理想与现实里、抽象及具象间寻求平衡,以免脱离市场和被边缘。
29,要知道过分拘泥于计算很可能会导致更无效益的投资,因为把资源配置在现金资产上是不产生任何回报的。
在股市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
30,每个人都会有仓位思维,都会有被屁股影响的时候,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人性,不用去对抗它,利用好自己的情绪,引动它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多层次的思考与总结。
31,角度比深度重要、简单比复杂有效,当我们觉得需要深度和复杂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只是找错了问题点。
32,这个世界没有真相,我们认为的真相往往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的逻辑。
33,不断审视并随时准备修正自己是非常好的习惯,但为了让自己不过于敏感就必须把短期行为放到大情景下去理解。
34,人性和情绪只是影响市场的一个维度而已,只是阶段性的约束,长期不是主导性的。我们对这些不能贴的太近。
就像以前学小提琴,老师告诉我不要把耳朵贴音箱的太近,那样会觉得拉的挺好听,但别人未必觉得。
35,在股市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方向和可能的变化才有价值,所以我不太追求效率,长时间的等待是我一直以来的经历,这并不影响回报。
36,永远要有仓位,选择相对更好的机会,做时间的朋友,至少不能是敌人。
1、研究有三个着力点:
产品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
格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路径和可把握程度;
股价阶段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视角力度以及预期的程度理解
。
2、
*“10-3原则”。
*
*即,首先判断这个企业10年后也一定要存在,且逻辑上有更好的可能,这是前提,毕竟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企业消亡。
*
*然后就是论证出它3年内能出现盈利提升和估值提升。
*
*前者需要对企业有了解,后者需要对市场有认识。
*
*
*
3、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
*跌令实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显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
,这就是虚实结合带来的效果。
**如果涨几十个点就让人有想卖的感觉,那就说明虚处不足,就不太可能是好选择,最后也许连那几十个点也不容易挣到
**反过来也是一样,跌了不敢重仓加的就说明实处不够,要多检讨下自己对确定性的把握能力。
*
*一般来说,长牛好票都是那种能持续化虚为实、以实展虚且不断良性循环的。
***
4、研究时应先把前提定好:是战略考虑还是战术选择。
如果是战略考虑,那就不要去管什么价格包含或预期差;如果是战术动作
就应对市场进行分析
着重于市场理解。
战术战略一致性的机会实现起来会更简单轻松。
战略决定期要以企业质量为先,非战略决定期要以市场的预期包含程度为先。
5、最好在跌的时候研究票;即便是上升过程,也尽量选择回调的时候做研究。
*
*因为,负面情绪下得出的乐观判断,比正面情绪下的乐观判断更容易准确也谨慎。
6、信息的价值与被市场演绎的频次负相关,但不能以市场是否都知道该信息来衡量其有效性。
只要未对其进行恰当的演绎,则该信息是否被广为人知并不重要,毕竟会有很多因素压抑市场对信息的体现和理解。
反之,即便是市场完全未知的信息,如果股价已经演绎过了,其价值仍旧要相应的给予折扣。
7、不同投资周期的研究要求也是不同的。
*长线落脚点是事实与可能性,中线落脚点是预期与市场的匹配,短线落脚点是情绪及信息扰动。
*这三点经常会不统一,但有时会相通,只是呈现方式与周全性不同。
8、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也在不断变化,变化是常态,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多方向的反复审视,对世界有敬畏心。
所谓敬畏,就是要认识到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出现意外的,所以要尽量让自己处于有保护的状态,尽量多的假设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
9、80到150价格带的产品是我最喜欢的,兼备了盈利、成长以及定位安全性,这部分的公司超长期看历史新高的可能性最大。
10、2011年底茅台零售价2000多元时
我跟一个很大的白酒经销商吃饭,当时他跟我说,茅台零售价会涨到5000,现在看这是个笑话,但当时不是,那是行业共识——这个典故说明,即便是那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内部人士,依旧会线错判。
**很多事情之后看是常识,之前并不是;当时看到的都是确定性,正因为这样的确定才会让行为走向极端。
*
11、在实际思考中应以基本面为体、市场分析为用、估值图形等工具为变,只要在这个框架里不孤立或错维使用就不会造成表多不知时的局面,毕竟位点清晰是和坐标的多维相联系的。
12、我们对估值的使用,一定要从务实角度出发,先把它当作理解市场的工具,从它的异常中读出市场的思考和预期点、标识出此基础上的赔率分布、然后才是具体的价值估算。
因为估值的前提是真相不被充分掌握,否则便是确值了。
所以我们心里要清楚,这只是一个随时会因情况而改变的概数,除非是在绝对边界下注且具备极端事件的排除能力。
其实这也就是格雷厄姆的思想核心,只是他用了安全边际这样不太清晰的词,从而让人误以为是低估折让的含义。
13、我过去常和朋友讲一个非周期行业投资理论,就是投资好股、关注差股。
当一个行业里最差的那个都很好时(不是泡末效应尾声那种突然的好),就说明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乐观迟钝点。但当它们难过时,则有可能要进入平稳增长期,因为需求方有挑剔和选择的余地了。
14
、
有人会说牛熊的判断才是最难的方面
,
其实只要看这个市场大部分股票是否已透支其极限预期就好了
,
不过这样需要对整个市场都有良好的认识
。
如果不具备这样能力的话
,
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只关注确定性高成长的票
,
它们在牛熊中都不会有太坏的预期
,
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成长率和时间
,
与市场估值关系不大
,
这样比较省心但要考虑错判后的风险承受问题
。
我认为
,
资产就是金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属性
,
本质就是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进行交换
,
买入是用现在换未来
,
卖出则是把未来换现在
,
关键要想明白未来和现在谁更值钱就好了
,
牛熊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判断依据
。
当然
,
对极少数的优异公司来说
,
未来总是会强过现在的
,
这就是比牛熊大势更大的大势
。
15
、
*长线就是先有逻辑再等图形
,
中短线就是先有图形再讲逻辑
。
*
*
*
16
、
这么多年
,
*我很少独立做研究
,
因为不擅长
,
所以我从来都是做白马不做黑马
。
*
*通常会把别人研究好的
、
我觉得有道理的东西全部列出来
,
然后从中挑选
。
我会把所有的东西罗列出来
,
思考涨的理由是否可延展
,
跌的逻辑是否可被化解
。
*
我喜欢做关注度很高的票
,
因为关注度高
,
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对于关注度低的票
,
我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
,
因而无从进行选择
。
*历史上我自以为是的研究基本都是错的
,
选择则基本都是对的
。
*
*
*
17
、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
,
我们认为的真相往往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的逻辑
。
这个世界太复杂
,
我们没有办法去认知
。
*我认为市场都是对的
,
关键是我们什么时候去选择相信什么
。
所以
,
我不进行研究
,
一般做选择
。
1、研究有三个着力点:
产品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
格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路径和可把握程度;
股价阶段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视角力度以及预期的程度理解。
2、“10-3原则”。
即,首先判断这个企业10年后也一定要存在,且逻辑上有更好的可能,这是前提,毕竟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企业消亡。
然后就是论证出它3年内能出现盈利提升和估值提升。
前者需要对企业有了解,后者需要对市场有认识。
3、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
跌令实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显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这就是虚实结合带来的效果。
如果涨几十个点就让人有想卖的感觉,那就说明虚处不足,就不太可能是好选择,最后也许连那几十个点也不容易挣到。
反过来也是一样,跌了不敢重仓加的就说明实处不够,要多检讨下自己对确定性的把握能力。
一般来说,长牛好票都是那种能持续化虚为实、以实展虚且不断良性循环的。
4、研究时应先把前提定好:是战略考虑还是战术选择。
如果是战略考虑,那就不要去管什么价格包含或预期差;如果是战术动作,就应对市场进行分析,着重于市场理解。
战术战略一致性的机会实现起来会更简单轻松。战略决定期要以企业质量为先,非战略决定期要以市场的预期包含程度为先。
5、最好在跌的时候研究票;即便是上升过程,也尽量选择回调的时候做研究。
因为,负面情绪下得出的乐观判断,比正面情绪下的乐观判断更容易准确也谨慎。
6、信息的价值与被市场演绎的频次负相关,但不能以市场是否都知道该信息来衡量其有效性。
只要未对其进行恰当的演绎,则该信息是否被广为人知并不重要,毕竟会有很多因素压抑市场对信息的体现和理解。
反之,即便是市场完全未知的信息,如果股价已经演绎过了,其价值仍旧要相应的给予折扣。
7、不同投资周期的研究要求也是不同的。
长线落脚点是事实与可能性,中线落脚点是预期与市场的匹配,短线落脚点是情绪及信息扰动。
这三点经常会不统一,但有时会相通,只是呈现方式与周全性不同。
8、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也在不断变化,变化是常态,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多方向的反复审视,对世界有敬畏心。
所谓敬畏,就是要认识到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出现意外的,所以要尽量让自己处于有保护的状态,尽量多的假设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
9、80到150价格带的产品是我最喜欢的,兼备了盈利、成长以及定位安全性,这部分的公司超长期看历史新高的可能性最大。
10、2011年底茅台零售价2000多元时,我跟一个很大的白酒经销商吃饭,当时他跟我说,茅台零售价会涨到5000,现在看这是个笑话,但当时不是,那是行业共识——这个典故说明,即便是那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内部人士,依旧会线错判。
很多事情之后看是常识,之前并不是;当时看到的都是确定性,正因为这样的确定才会让行为走向极端。
11、在实际思考中应以基本面为体、市场分析为用、估值图形等工具为变,只要在这个框架里不孤立或错维使用就不会造成表多不知时的局面,毕竟位点清晰是和坐标的多维相联系的。
12、我们对估值的使用,一定要从务实角度出发,先把它当作理解市场的工具,从它的异常中读出市场的思考和预期点、标识出此基础上的赔率分布、然后才是具体的价值估算。
因为估值的前提是真相不被充分掌握,否则便是确值了。
所以我们心里要清楚,这只是一个随时会因情况而改变的概数,除非是在绝对边界下注且具备极端事件的排除能力。
其实这也就是格雷厄姆的思想核心,只是他用了安全边际这样不太清晰的词,从而让人误以为是低估折让的含义。
13、我过去常和朋友讲一个非周期行业投资理论,就是投资好股、关注差股。
当一个行业里最差的那个都很好时(不是泡末效应尾声那种突然的好),就说明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乐观迟钝点。
但当它们难过时,则有可能要进入平稳增长期,因为需求方有挑剔和选择的余地了。
14、有人会说牛熊的判断才是最难的方面,其实只要看这个市场大部分股票是否已透支其极限预期就好了,不过这样需要对整个市场都有良好的认识。
如果不具备这样能力的话,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只关注确定性高成长的票,它们在牛熊中都不会有太坏的预期,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成长率和时间,与市场估值关系不大,这样比较省心但要考虑错判后的风险承受问题。
我认为,资产就是金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属性,本质就是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进行交换,买入是用现在换未来,卖出则是把未来换现在,关键要想明白未来和现在谁更值钱就好了,牛熊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判断依据。
当然,对极少数的优异公司来说,未来总是会强过现在的,这就是比牛熊大势更大的大势。
15、长线就是先有逻辑再等图形,中短线就是先有图形再讲逻辑。
16、这么多年,我很少独立做研究,因为不擅长,所以我从来都是做白马不做黑马。
通常会把别人研究好的、我觉得有道理的东西全部列出来,然后从中挑选。我会把所有的东西罗列出来,思考涨的理由是否可延展,跌的逻辑是否可被化解。
我喜欢做关注度很高的票,因为关注度高,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对于关注度低的票,我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因而无从进行选择。
历史上我自以为是的研究基本都是错的,选择则基本都是对的。
17、这个世界没有真相,我们认为的真相往往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的逻辑。
这个世界太复杂,我们没有办法去认知。
我认为市场都是对的,关键是我们什么时候去选择相信什么。所以,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做选择
作者:资本x时代
链接:https://xueqiu.com/3862764140/10782568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