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去看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了。这是我自从冯小刚从事导演工作以来,第一次花钱去看他的电影。
《手机》,《甲方乙方》,《天下无贼》,我看的都是车载盗版碟,是在乘长途车出差的路上,在半梦半醒状态下分若干次看全的。
我一直认为,冯小刚的唯一特色就是台词。他的电影基本就属于相声“音配画”,闭着眼睛听台词就可以了,画面基本可以忽略。
《夜宴》的广告宣传说"千年一悲,百年一戏"。之前看电视采访时,冯小刚努着一嘴腐蚀过度的四环素牙发狠说:这部片子我是想着和莎翁作一回爱的。听了此话我很兴奋,也很好奇:冯小刚和徐帆作爱的情形,咱无缘目睹,那就看看冯小刚和莎士比亚做爱吧,那也是一件很振奋人心的事情。
这个四环素男人作爱时会采取哪一种姿势呢?我一直充满期待。后来又出现了章子仪替身裸游风波,我想或许看大屏幕要比看盗版清楚划算。这么着,就去电影院了。
在电影院坐了大概20分钟的时候,我就发现这次消费基本上属于一次判断失误.
首先,那个裸游的镜头很短,很不清晰,尽管我选了一个很好的位置,但还是一眨眼就过去了。中间还有2个人穿过我面前去上厕所,所以基本上什么都没看见。
其次,我发现,冯小刚的大话和他的实际性能力和实战性技巧相比,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或许他本意是想发狠把沙翁压在身下的。但是努了半天劲,却发现型号不匹配。只好草草收场了。
当年我仔细研读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的人物关系和角色设置,是充满张力的。配合这种张力,莎士比亚的台词都是诗化的戏剧性很强的。
印象最深的台词,不是“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了”,而是哈姆雷特遇见国王鬼魂的前夜,王子和老友见面时说的“别让我隔墙放箭,误伤了自家兄弟”。犹如马踏青石掷地有声.
《夜宴》显然有种“宏大”情结。它的台词,也一本正经想往莎士比亚的大气和诗意风格靠拢。可惜,和缓慢的剧情推进和简单的人物性格相比较,台词一直是游离在外的,因而这种庄严就显得有点苍白,有些滑稽。
《夜宴》中有句台词:比毒药更毒的是人心。同样,对于复杂“人心”的刻画,冯小刚显然无能为力。实在不明白冯小刚为什么非要急于摆脱过去的风格向深刻转变。失去了语言特色,冯小刚几乎就无所作为了。
前一篇:全世界的一切美女都是纸老虎
后一篇:911后的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