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022-11-10 10:02:29)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郭善渡
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使得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无所适从。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点分析和探讨,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参考。
信息
中文“信息”一词,经考证,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南唐李中的诗:“梦断美人无信息,目寄长路倚楼台。”(朱建亮:《文献信息学引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英文信息(information)一词,何时出现,待考。
早期“信息”一词,其含义大致等同于“消息”(笔者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仍可以使用“有价值的消息”通俗地解释信息概念)。但是自从1948年香农(Shannon,C.E.)发表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从而宣告信息论诞生以来,人们不再满足信息概念的常识性理解,而是不断深入研究信息的科学性概念。然而,信息概念是一个牵涉众多学科颇有争议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信息的定义有一百多种,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
(1)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2)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3)信息是事物的差异。
(4)信息是一种关系。
(5)信息是系统的复杂性。
(6)信息是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7)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
(8)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中分布的不均匀性。
(9)信息是用以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
(10)信息是系统组织程度的度量。
(11)信息是有序性的度量。
(12)信息是负熵。
(13)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的属性。
(14)信息是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东西。
(15)信息是通信传输的内容。
(16)信息是加工知识的原材料。
(17)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18)信息就是情报。
(19)信息是可以交换、产生价值和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知识。
(20)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交换的一切内容。
高中阶段,是学生理论思维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本套教材增加了一些信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内容的教学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希望老师们予以重视。我们建议教师应以虚心平等的态度与同学讨论问题,可以告诉同学,一些问题,例如上面谈到的“信息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目前就有争议,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深入地讨论这些问题,以便培养学生理论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教材介绍了信息的五个主要特征,即:普遍性、无限性、可传递性、共享性和信息载体的可变换性。
(1)从信息的本体论定义,可容易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无限性。
(2)对于信息的可传递性,“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称为通信”也不难理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称为信息存储”,可请学生说一说他对“信息存储”的这一定义是怎样理解的。
(3)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能量的重要特性。由于信息的这一重要特点,信息社会将极其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面貌。
理解“信息载体的可变换性”的关键是区别“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两个概念。这里的“载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现信息的符号,二是承载符号的物质载体。教材以举例的方式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指出,“信息载体以及信息本身形式的变换,构成了信息处理的主要内容”。
3.信息与相关概念
4.物质、能量和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教材简单陈述了人类对这三种资源的认识过程,分析了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和谐完备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教材从信息与生命、信息与思维以及信息与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目的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而且希望他们能对“数字化生存”的提法,对“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等新概念获得较深层次的理解。
附
1.技术辅人律
本节从技术辅人律的角度简单回顾了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指出,技术辅人的发展过程:先辅助人延长了手脚和体力的功能,接着是延长或扩展人的感觉器官、语言器官的功能,进而是延长或扩展人的思维器官的某些基本功能。由行动器官到感觉器官、语言器官,再到思维器官。要求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的思维器官功能的扩展和延伸,了解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新技术革命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信息化,其结果将会把人从烦琐重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遍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和处理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也就是说,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已经融于计算机技术之中,其间的分野正逐驱淡化。这一发展趋势将导致信息技术全方位的“数字化”,这是“数字化生存”的重要涵义之一。
3.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了近50年来信息科技的发展。在世纪之交,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教师可鼓励学生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就这方面的话题进行交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