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从中石油可能套牢整整一代人说起

(2008-04-19 00:30:08)
标签:

中石油

破发

巴菲特

股票

    今天到处都能看到关于中石油破发的新闻和讨论,这让我想起了年前曾写过的一篇关于中石油和全聚德的文章。不想再做过多的评论,还是回顾一下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话吧:“短期而言,市场是投票机,长期而言,市场是称重机”,价格一定会回归价值,区别只是时间的长短和回归的方式不同(有时并非都以股价下跌的形式回归,比如业绩持续增长的企业,可以以企业价值的成长,用时间成本来使价格回归价值),中石油在向价值回归,但A股还有太多价格高高在上(远高于企业价值)的企业,包括我们看好的个别企业,不知什么时候完成价格回归,也许我们的投资机会很快就将来临,也许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从中石油可能套牢整整一代人说起
 ——兼谈对全聚德一点看法
    在巴菲特以13港币抛空中石油而备受批评时,我曾和几个投资者有过一次讨论,我当时的主要观点是“从中石油的内在价值看巴菲特的抛售价格一点都不低。”(假如我们相信价值投资,相信股票的价格必将回归其价值的话),“批评者难道比巴菲特更聪明吗”当时并没有形成文字,一直有些遗憾,恰巧在11月3日看到艾葳的一篇标题为《中国石油可能会套牢整整一代人》的文章,觉得和我对中石油的看法比较接近,但客观地说,我对中石油的评估比艾葳要稍稍乐观一些(艾威对中石油的乐观估值8元,悲观估值4元),区别在于我对未来油价的估计比艾威要乐观,但这并不代表我对中石油回归A股的发行价的认同,相反,考虑到投资者的现金流折现和全球的石油使用寿命(未来五六十年后全球石油资源将面临枯竭),投资者即使以发行价买入中石油,可能这辈子很难给股东什么像样的回报了。更让我吃惊的是2天后11月5日中石油a股上市交易居然以48元的天价交易!很难想象我们的投资者可能比创造近万倍投资回报的世界股神巴菲特的投资能力还要强很多倍,如果40多元中石油还有投资价值的话,巴菲特岂不是卖低了4倍。事实上,在中石油A股上市前后,众多媒体和股评家大肆渲染中石油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价值时,却很少有人提及中石油的市值已经超过埃克森美孚、微软、GE、沃尔玛等世界最赚钱的公司,成为全世界最贵的公司。亚洲最赚钱的企业和世界最贵的企业匹配吗?中石油能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吗???即使未来能成为,他上市后的股价已经充分反映出来了,我们投资中石油也不会再有一点收益。何况中石油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的可能性小到几乎为零。
    之所以现在再谈起中石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很多朋友看到中石油跌了近一倍,经常问现在是否可以买入,二是看到全聚德上市以后的走势,都让我又想起了艾葳的这篇文章。之后我会将原文附在后面。
    在附文之前,我想先谈谈全聚德,之所以我把全聚德和中石油联系到一起,因为在我眼里他们有很多的相似性,一是他们的上市当日的交易价都超出了价值投资的范畴(至少在我的评估能力范畴内是这样),如果允许我把价值投资之外的短期交易称作投机的话,这么有的投资者可能赌中了(赌全聚德的投资者,当然还要及时的卖出),有的则赌错了(赌中石油的投资者),(其实投资和投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投机必然会有出错的时候,投资却可以尽量避免犯错)二是他们都属于知名的企业,股民眼中的白马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具有价值投资者(包括巴菲特)非常看重的一个优势,就是他们是具有特许专营权(垄断、竞争壁垒)的企业,这也许是最能吸引投资者的地方。这里我无意对全聚德股票的未来走势做出预测(虽然长期而言,企业的价格必将回归其价值),只是想谈一点对全聚德企业的的看法:1、全聚德不具备麦当劳、味千等连锁餐饮企业那么大的复制性及扩张速度,2、07年主营收入增速较快主要是由于公司对北京市仿膳饭庄、北京市丰泽园饭店和北京市四川饭店三家企业的收购,实际上全聚德的很难实现长期的高速增长(比如超过30%)3、前门主店的装修停业造成的未来隐蔽利润的并没有那么大(06年前门店总利润2700多万),特别是与股价近百亿的市值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即使前门店全年开业07年利润也只是8000万左右!4、东来顺的注入与否很难预测,要看大股东首旅集团的态度,同时东来顺本身在外地(除北京)也并没有多大竞争力!5、任何投资者也不会花100万开一家年盈利不足一万的饭店,但很多投资者却在花100亿(全聚德的市直)买入年盈利不足1亿的全聚德,事实上,开饭店如果三年不能回本,都可以认为是亏损!当然全聚德的盈利还有提升空间,但我实在看不到他什么时候能赚回100亿!6、由于全聚德全球性的特许专营权和较强的自主定价能力,也许丑小鸭未来有一天会变成白天鹅的,但那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许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最后,笔者不想因为此文影响投资者对投资中石油的决策,但可以给大家个建议,如果投资者真觉得中石油值20多元或者48元甚至更高,不妨开个港股的户,通过香港市场来作中石油的股东,买到同样的股份比例,价格要便宜一半,中石油港股价仅11元(港币)多。
附文:(并不代表博主认同文章作者对油价的预测和对企业的看法及估值)

中国石油可能会套牢整整一代人 --艾葳 07 11 03

[先从本文的结论谈起]

观点:中国石油可能会套牢整整一代人,如果我们假设30岁的投资者以中国石油的开盘价格买入,并且试图做长期投资的话,那么或许将不得不等到他的孩子而立之年时,才能成功解套。

· 我是指,是以长期投资为目的而买入的投资者,而非指以短期投机为目的的投资者。

· 我仅考虑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而不会去考虑它的股价波动,长期而言,股价总是会倾向于反映其内在价值。

· 即便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比股价要低廉很多,但有的时候这不会妨碍股价继续扩大与内在价值的偏离幅度。

· 这些判断不会妨碍短期投机者从中赚取波段利润,即便高估得离谱的股票,还是可能有人从中获取波段利润。

· 中国石油的危害性或许在于,它本身给很多人以“优质股”的印象,因此它的危害可能会大于那些原本就已经被认定为“绩差股”的公司。

· 高估,意味着任何一次报价都有可能成为未来30年的最高价,但没有人知道这一最高价出现在什么实际。或许可能马上出现,也有可能在1年、3年甚至5年后才出现。

· 泡沫高峰上被套的股票,需要下一次更大的泡沫来解救,而中国石油的周期性特征显示,它的下一次泡沫高峰可能出现在30年之后。

[石油价格的周期性特征]

石油是典型的长周期行业,历史上,它的周期长度通常为30年左右(有色金属与此有着类似的周期特征)。从历史角度看,每一次石油牛市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不断强调(并且在无限制地强化这样的观点)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但,实际上这一观点站不住脚。人类社会总是要发展,人们的聪明才智总是能够化解危机,不管是替代产品也好,还是石油本身的勘探也好,还是节能措施也好,最终都会证明“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对于石油而言,因为从短缺到勘探最终开采(或寻找节能和替代方式)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导致它的长周期特征。

从长远来看,未来石油的合理价格应该是维持在30-40美元的水平。(因为有通货膨胀的存在,相对价格会比上一轮石油熊市略高一些。)那么当下一轮熊市来临时,它的价格应该是在40美元左右的水平(同一时期美元的购买力可能有所下降)。

[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

恐怕“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上出现的问题会困扰大多数投资者。

单从“内在价值”的角度考虑,石油价格的未来变化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从悲观的角度考虑,如果石油价格在1-3年内走向下坡路,那么20倍的市盈率无论如何都算是高估的离谱。因为这意味着当前是它盈利能力最好的时机,如果一家公司在盈利能力最好时,也只能获得5%左右的投资回报(相当于20倍的市盈率),那么当盈利出现下滑时,可想而知,这项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必然会低于5%。(从这一点考核周期性行业,任何一个处于周期顶峰的公司,给与他们高于10倍市盈率的股价,显然就已经开始有点离谱)。如果从乐观的角度考虑,石油价格从5年之后才开始下滑,那么在价格下滑之前的“现金流入贴现值”是支撑它的市值的主要因素,大约占到其内在价值的80%的份额。即便我们极度乐观的估计在它达到顶峰时能够获得当前两倍水平的现金流入,恐怕也是较难支持20倍市盈率下的股价水平。那么,这项投资即便在最为乐观的角度考虑也是很难超越10%的年收益水平。(如果从乐观的角度考虑,想来中国石油还是有可能可以支持8-10元的股价水平的;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对美元投资者的诱惑,可能可以再高一些。)

问题出现在“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并非总是同步而行。如果从“交易价值”来考虑,“中国石油”完全有着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并且这一概率不一定很低。这就牵扯到“内地资金”的偏好与由此带来的“定价权”的问题。并且从“交易价值”考虑,还有一个“虚无的价值”就是中国石油即将回归A股市场,即便这对于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没有多少正面作用,但在牛市氛围中,人们还是会极度正面的思考着的这一问题。如果从“内地资金”的投资思维模式考虑,资源类行业的股价顶峰很有可能出现在“资源价格的顶峰前夜”,而不是出现在“内在价值”与“股价”关系的转折期。但,问题在于,股票市场内在的长期规律预示着,它最终还是需要体现出相对真实的事物。在这一点上,是选择假装糊涂还是冷眼旁观就要看每一个参与者的喜好了。

最后,“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最为明显的特征无非在于“必然性”的概率之上。相对而言,“交易价值”可能会显得更加善变,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知明天其他投资者会想一些什么。

不过想来更多的问题还需每一个投资者自己去权衡,毕竟只有经过自我思考的结果才完全属于我们自己。

[中国石油的估值]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12/11/20/1162d4f1377.jpg事实上,就是可以采用上图,采用现金流贴现模型。相对于其他增长型行业而言,现金流模型比较容易计算长周期行业的估值。

首先,中国石油的增长率在未来应该是属于非常低的水平,比如我就怀疑它是否能够在未来数年保持5%的增长率水平。这里计算增长率,仅用开采量来考核,而非营业额。对于资源类公司而言,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产能的考核。并且,我们还要假设长期来看,石油的熊市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碰到熊市,比如石油价格在40美元下方(实际上也有可能跌到30美元的水平),对于中国石油而言,其净利润水平就会跌到2003年之前的水平。

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区分两种情形来得出中国石油的“乐观估值”和“悲观估值”。

1)乐观估值:假设我们在5年后迎来熊市,而未来5年时间保持2007年的价格水平(或略高,比如最高上涨到100美元/桶),5年之后出现价格缓慢下滑直到下方区域。在这一情形下,中国石油的合理估值大约应该在8-10元左右。

2)悲观估值:假设2008年冬-2009年春是石油价格的顶部,之后石油价格开始出现下跌,那么中国石油的估值就只有4元/股左右。我认为出现这一情形的概率也不低(这一概率在去年的文章中提到过:当时的想法是有可能出现,2008-2009年出现90美元以上,并且结束这一轮牛市)。

对这一些的判断,也是我没有在8元/股的时候没有买入中国石油的理由(呵呵,如果买了账面上还是有不错的收益的,只是我不期望获得违背价值判断的收益)。单从“交易价值机会”考虑,因为有着中国石油回归的现实,股价上涨看起来也是高概率的事件。这样的诱惑,有的时候的确很难抵御,但还是需要咬紧牙关来抵御。(自嘲或是自我安慰 :D )

再说到巴菲特的操作,在12元上方开始卖出中国石油,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卖早了,而是有可能“已经”冒了一些原本不该冒的风险。

[补充:现金流贴现模型中的分红]

对于多数非长周期型企业,类似平缓增长的消费类型行业而言,“分红”、“未来净现金流入”和“估值”之间是另外一种情形(在味千拉面的案例中提到过)。

但对于中国石油这一类长周期型公司而言,考虑估值时可能需要这样考虑分红的问题。

首先,从结论角度考虑:(1)在周期牛市中越多分红就会越提升其内在价值;(2)上面所做的现金流贴现模型下的估值,如果结合了较低比例的分红,那么就容易出现估值结果被高估的情形。(比如,如果中国石油在未来5年的分红比例只有30%的话,那么它的“乐观估值”就无法达到8元的水平,而可能仅仅是6-7元左右的水平)。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就是出于对“当期净现金流”的再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如果当期净现金流全部用于分红,那么这一分红现金的价值就是10%的年回报率的资产(投资者可以将分红重新投资到10%以上收益率的项目当中)。而如果中国石油决定将当期净现金流的大部分用于对石油业务的再投资,那么情形就不是很妙,因为基于我们对石油行业周期性的判断,目前所投资的自己部分,几乎很难获得10%的内部收益率。(中国石油在投资这些项目时,当然可能会按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计算内部收益率,并且告诉外部投资者他们所投资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于10%,但现实当中这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于是,就相当于,这部分在投资所实现的是“负现金流”,需要从估值结果当中去除,因此也就让估值有所下滑。

[续谈交易价值]

不得不在此补充声明,股价并非每时每刻都在反映着它的真实价值,有的时候甚至可能偏离很远。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我的这样的文章而改变你对中国石油的认购或在2级市场上的交易。中国石油A股,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开始相对真实的反映其内在价值,也许是3年后、也许是10年之后,但这之间是否是先上涨到60块之后再开始回归,这就不是我所能判断的事情了。所以,如果因为我的文章而没有买入,进而损失了它的“交易价值”,也千万别找我的麻烦。 :)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