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阿伽门农》中歌队的运用及若干场次的分析

(2007-12-19 00:22:51)
标签:

艺术赏析

阿伽门农

古希腊戏剧

分析

    刚刚又读了一遍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有些感受写在这里,仅为读书笔记吧……
 
关于《阿伽门农》中歌队的运用及若干场次的分析
 
    在埃斯库罗斯和戏剧作品《阿伽门农》中,歌队这一古希腊戏剧常有的手段被充分运用,就整个戏的结构而言,作品中歌队的运用以及其中几个场次的分析如下:
    一  进场歌:进场歌是在开场的守望人上场后的第二个场次,歌队从一开始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解释了开场时吕泰墨斯特拉等待的原因。再有一点,歌队在几个唱段中也隐喻了阿特柔斯和提埃斯特斯的争斗。并且在这之后,紧接着叙述了阿伽门农听从预言用自己的女儿献祭这一整个故事悲剧的出发点。然而在揭示命运预言的同时,又在第六曲的次节模糊了这一概念,提出了一个质疑:此后的事情没有亲眼看见,未来的事情还不可知。从而把思考的余地留给观众。从这一点来看,古希腊戏剧对“三一律”的严格限制可见一斑,歌队在这里的作用,即叙述了前史,也交待了故事背景,在营造气氛的同时制造悬念,从而把所有的矛盾集中到关键场次解决。
    二  第一合唱歌:在第一场的演出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等待丈夫归来的吕泰墨斯特拉的形象,这个形象给人的感觉无疑是贤慧的,而这一场的基调也同样是温馨的,然而在紧接着第一场之后的第一合唱歌的部分,整个氛围急转直下。歌队的唱词叙述了十年特洛伊战争带来的惨剧,是的整个氛围和前一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打破上一场气氛的同时,营造了一种不安定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得吕泰墨斯特拉的等候和阿伽门农的归来更加使人期待。
    三  第二场:如果说前面的故事和预言只是人云亦云的猜测和预感,那么第二场传令官的出现是为了证实前面事件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证明命运预言的不可抗拒。传令官刚刚一出现,就证实了特洛伊战争胜利这一消息,然而却把前一场歌队制造的氛围加以延续,描述了军中的凄苦,然而在吕泰墨斯特拉为胜利而高兴的时候,却带来了墨涅拉奥斯遭遇风暴的消息,这种情结的起伏跌宕使得整个故事在不断丰满的同时向我们显现着命运的无奈。
    四  第三合唱歌:在千呼万唤中,阿伽门农终于出场了。然而在盛大的欢迎之后,第三合唱歌马上向观众预示了即将发生的惨剧,而在这一部分里,歌队则充当了吕泰墨斯特拉的喉舌,把吕泰墨斯特拉的心理活动展露无遗,并给刺杀阿伽门农的计划提供了足够多的自我安慰,不过只是心理安慰和自我的心理暗示,而丝毫没有露出一点原因。而在这一场之后,观众也因为这个已知的结果而对下面发生的故事更加期待。
    五  第四场:本场是整个故事的集中场次,作者借用卡珊德拉的预言解释了阿伽门农这个家族的宿命和悲剧,然而也再次证明了命运的不可抗拒。而观众在故事更加明朗的基础上被吊足了胃口。抛开预言的因素,仅仅就编剧技巧而言,作者这种逐层剥离悬念,层层递进讲述故事的叙事方法十分巧妙,在一个看似仅仅是悲剧命运的既定故事中,由于对悬念和前史的逐渐揭示,使得每一个偶然事件都在逐渐变成必然,也使得每一个本应该归结为命运的悲剧都找到了其诱发的根源。
    六  第五场:古希腊戏剧的法则规定不能在舞台上直接表现杀戮场面,而在这些细节上也没有必要多费篇幅。所以在本场一开始,在一连串的幕后音结束后,阿伽门农的死亡已经变成了事实。而接下来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就是吕泰墨斯特拉他成功谋杀阿伽门农之后的态度,以及谋杀的原因,而作者在此部分也清楚地解释了这两点,至此,整个故事因为最终的真相大白而变得完整,而此种叙事方式也在不断引导观众对已知的结局进行分析和判断,在不断制造的悬念中寻找故事脉络,在最终结束的时候,解开所有悬念。
    在埃斯库罗斯的时代,戏剧演出有很多规定,这些规定,包括“三一律”在内的戏剧法则,严格限制了很多舞台手段的运用以及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因此,剧作家们在叙事方法上下的功夫很大,以《阿伽门农》为例,如此严谨的叙事方式和故事框架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兴趣,从而使得一个复仇故事变得跌宕起伏,也给古希腊戏剧中经常出现的“宿命论”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一切祸患都有其根源,一切宿命都是人为制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