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江中草BLOG之足球生活 |
难产了半年有余的国奥主帅,终于在足协大老爷的疲劳和不耐烦下拍板。从当初的一众论名气比实力的大腕,最终浮出水面了一位在几个月前还没有进入人们视野,也并不是让许多球迷完全信任的杜依科维奇。
在过去漫长的选帅过程中,杜依科维奇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人们对国奥主教练的各种美好预测和猜想,也结束了球迷对中国足球未来走向的审美疲劳。杜依科维奇从众多侯选者里杀出,也让人看到了很多中国足球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杜依科维奇能成为中国国奥队的主教练,背后的原因,无疑是又一次,钱和东欧足球对中国足球的范围选定。
原因一:钱
在这个社会,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中国足球近年来的低迷,让足协这个中国足球的大管家手里,可以拿得出手的钱,是越来越少。联赛经营不善,把联赛屡次改革也要保证的国字号战绩不佳,让足协远没有了以前那样的财大气粗。
不是中国足球的招牌不够硬,没人愿意来。不是中国足球的潜力人才不够吸引力,而没人喜欢这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一个“钱”字。
想找大牌,想找一个类似于02年成就韩国队荣耀一般的希丁克式的大牌,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当年韩国的世界级大企业,为希丁克和他所带来的一大批随从人员,支付了不菲的金钱。而中国足协,却远没有这样的资本,甚至是让投资商赞助商肯为其投入这么大资本的魅力。
先前和北京体育大学校长级高层对话时,曾略微谈到过中国足球与国外足球接触的话题。从言语间可以感受到,中国足球在看待海外足球对中国足球的帮助时,中国人还有很多顾及的地方。
当时北体大领导曾说,在和国外足球界寻求合作时,最积极的是荷兰和法国足协,也包括德国足协。他们很看好借08奥运所崛起的中国体育势力。换句中国足协老爷们常挂在嘴上讲的一句官话来说,就是“他们最有诚意”。
不管是教练派遣还是人员提供,以及关系帮助上来说,接触的开始,还是首先要经过各国足球最高主管机关,也就是足协的。所以,从这个诚意方面来看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奥选帅的几次名单当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荷兰、法国以及德国的教练了。
而从另一个含义上来讲,诚意在合作的狭义上来讲,也就是积极性和钱的问题。积极性也许还存在着东西方文化概念的理解上。也许人家觉得是很简单的问题和过程,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却有点缺乏基本的礼数和程序。也是因为这样,才在选帅过程中,率率爆出有关某位侯选人诚意不够,和对国内选帅组需要走的程序不理解的问题。
而另一点诚意的方面,钱,也成了衡量一个人热情的问题。钱,对于中国足协确实是个困难。对于上百万的薪水,中国足协所依托的现在的中国足球环境,已经没有了以往可以吸引投资商赞助的资本,而下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的总体规划和资金预算,可以对比发现,投入远低于足球的其他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没办法让足协有机会和希望从总局手里,多好意思再多要一分钱。总局所开出的20-30万美圆的投入,在其他项目上,特别是经常奥运夺金的项目上来对比,就发现,仅教练工资一项已经不算少了。
一分钱一分货,可是没有那一分钱,也就不能多考虑那一分货。除非那些教练可以拿出诚意来,主动为了中国足球自降身价。而这样的愿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现实性,人家该拿还是要拿的。所以,也就有了,每每侯选有众多大牌的教练,可是最终名单浮出水面时,却与中国足球擦肩而过的遗憾。
原因二:东欧情节
2001年,中国足球最辉煌的时候,成功有人说是属于张吉龙的好签,有人说是属于国字号球队内部的团结与努力。但是,不管任何人去谈论总结成功经验时,必定不会少了一个前南斯拉夫老人,博拉·米卢蒂诺维奇。
1999年,山东队双冠王,武汉队后程发力,让人们在记住了一连串神奇教练的名字,在忘却了之前疯迷韩国教练之后,清晰的在自己身边,见识到了前南足球人的功力。
这些年来,笼罩在中国球迷和中国足球人脑海里的前南足球印记,不是那么容易就抹去的。在受困于钱,受困于诚意的条件下,杜依科维奇的出现,让人们又一次想象着他可以创造出当初米卢般的辉煌。
杜依科维奇从对于亚洲足球的熟悉角度来看,也许并不如特鲁西埃出彩。从国际足球的名声和地位来说,也许不如范哈内亨显耀。但是他在来中国前,也曾经如米卢一样,在非洲取得了成功。尽管米卢成功的地方更多,带领的国家队也更多。
非洲球员拥有天生的身体素质,也拥有不差的脚下技术,他们所欠缺的,也许仅仅是思想上的一种足球纪律的约束。而中国球员和非洲球员毕竟存在着太大的差距,这个时候,选择杜依科维奇首先是钱的挚肘,其次,不得不考虑到前南教练留给中国足球的深刻记忆。
中国足球在现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期,需要一个像01年时米卢那样的英雄,创造出一个让国人振奋鼓舞的成绩,来刺激低迷的中国足球市场。这个时候,在这样一个钱不多,时间被拖太久的条件下,杜依科维奇成了调和矛盾最好的产物。
联系到前边说到的“诚意”。法荷德之外,中国足球接触最多的足球,就是前南人的足球。而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没有再过多的时间情况下,要调和球迷、球队、成绩、市场,以及种种官僚需求程序的时候。价格符合要求的主教练;对足协没有过多要求的主教练;今年新一届世界杯16强队主教练;唯一一支存活下来的非洲国家队主教练;又一位出产于前南的主教练;拥有亚洲球队执教经验的主教练;可以迅速投入工作状态的主教练……
情愫,给很多人心里产生了一种容易美好化的倾向。在这点上,中国人传统的观点尤为突出。可以说米卢,也可以说是前南足球,甚至是东欧历史情结,让中国人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熟悉和信任。
总结:不求最好,但求最稳
时间拖的太长,条件颇为苛刻,每一次的选帅,相对于日本在世界杯后,韩国在被淘汰前,就各自决定好未来发展后路,中国足球每一次的步伐迈的太久,也太过繁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挖了一个让民众有时间谈论且长时间做为谈资的话题。早而决断,也不会有如此压力系在自己身上。
而最终的结果,也总总与观望者的最佳盼望有所差距。一方面感慨运气不济,竟然会放弃如此优秀的众多大牌。另一方面又要求神拜佛,祈求新教练可以化身为龙,覆雨翻云……
中国足球选主教练,每每都不是选最好的主教练,因为所谓的“中国足球的国情”太复杂。所以,每每选到最后,所选出来的人选,可以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要是最大限度上,可以最适合调和阶段中国足球各方矛盾产物的主教练。
在这样的背景原因下,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能稳定各方情绪,最能平和各方心态的,才是最合适的。动荡的足球形势,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阿里汉是又一个步上施拉普纳后尘的球迷心里的痛,在这样背景下朱广沪也许就是又一个戚务生,谁知道杜依科维奇会不会成为又一个米卢呢。或许也仅仅是又一个霍顿。但是同样是在没钱的困扰下,选择杜依科维奇这样一个新近成功过的前南教练,比走上又一条阿里汉和霍顿之路,也许要安全不少。
在过去漫长的选帅过程中,杜依科维奇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人们对国奥主教练的各种美好预测和猜想,也结束了球迷对中国足球未来走向的审美疲劳。杜依科维奇从众多侯选者里杀出,也让人看到了很多中国足球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杜依科维奇能成为中国国奥队的主教练,背后的原因,无疑是又一次,钱和东欧足球对中国足球的范围选定。
原因一:钱
在这个社会,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中国足球近年来的低迷,让足协这个中国足球的大管家手里,可以拿得出手的钱,是越来越少。联赛经营不善,把联赛屡次改革也要保证的国字号战绩不佳,让足协远没有了以前那样的财大气粗。
不是中国足球的招牌不够硬,没人愿意来。不是中国足球的潜力人才不够吸引力,而没人喜欢这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一个“钱”字。
想找大牌,想找一个类似于02年成就韩国队荣耀一般的希丁克式的大牌,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当年韩国的世界级大企业,为希丁克和他所带来的一大批随从人员,支付了不菲的金钱。而中国足协,却远没有这样的资本,甚至是让投资商赞助商肯为其投入这么大资本的魅力。
先前和北京体育大学校长级高层对话时,曾略微谈到过中国足球与国外足球接触的话题。从言语间可以感受到,中国足球在看待海外足球对中国足球的帮助时,中国人还有很多顾及的地方。
当时北体大领导曾说,在和国外足球界寻求合作时,最积极的是荷兰和法国足协,也包括德国足协。他们很看好借08奥运所崛起的中国体育势力。换句中国足协老爷们常挂在嘴上讲的一句官话来说,就是“他们最有诚意”。
不管是教练派遣还是人员提供,以及关系帮助上来说,接触的开始,还是首先要经过各国足球最高主管机关,也就是足协的。所以,从这个诚意方面来看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奥选帅的几次名单当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荷兰、法国以及德国的教练了。
而从另一个含义上来讲,诚意在合作的狭义上来讲,也就是积极性和钱的问题。积极性也许还存在着东西方文化概念的理解上。也许人家觉得是很简单的问题和过程,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却有点缺乏基本的礼数和程序。也是因为这样,才在选帅过程中,率率爆出有关某位侯选人诚意不够,和对国内选帅组需要走的程序不理解的问题。
而另一点诚意的方面,钱,也成了衡量一个人热情的问题。钱,对于中国足协确实是个困难。对于上百万的薪水,中国足协所依托的现在的中国足球环境,已经没有了以往可以吸引投资商赞助的资本,而下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的总体规划和资金预算,可以对比发现,投入远低于足球的其他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没办法让足协有机会和希望从总局手里,多好意思再多要一分钱。总局所开出的20-30万美圆的投入,在其他项目上,特别是经常奥运夺金的项目上来对比,就发现,仅教练工资一项已经不算少了。
一分钱一分货,可是没有那一分钱,也就不能多考虑那一分货。除非那些教练可以拿出诚意来,主动为了中国足球自降身价。而这样的愿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现实性,人家该拿还是要拿的。所以,也就有了,每每侯选有众多大牌的教练,可是最终名单浮出水面时,却与中国足球擦肩而过的遗憾。
原因二:东欧情节
2001年,中国足球最辉煌的时候,成功有人说是属于张吉龙的好签,有人说是属于国字号球队内部的团结与努力。但是,不管任何人去谈论总结成功经验时,必定不会少了一个前南斯拉夫老人,博拉·米卢蒂诺维奇。
1999年,山东队双冠王,武汉队后程发力,让人们在记住了一连串神奇教练的名字,在忘却了之前疯迷韩国教练之后,清晰的在自己身边,见识到了前南足球人的功力。
这些年来,笼罩在中国球迷和中国足球人脑海里的前南足球印记,不是那么容易就抹去的。在受困于钱,受困于诚意的条件下,杜依科维奇的出现,让人们又一次想象着他可以创造出当初米卢般的辉煌。
杜依科维奇从对于亚洲足球的熟悉角度来看,也许并不如特鲁西埃出彩。从国际足球的名声和地位来说,也许不如范哈内亨显耀。但是他在来中国前,也曾经如米卢一样,在非洲取得了成功。尽管米卢成功的地方更多,带领的国家队也更多。
非洲球员拥有天生的身体素质,也拥有不差的脚下技术,他们所欠缺的,也许仅仅是思想上的一种足球纪律的约束。而中国球员和非洲球员毕竟存在着太大的差距,这个时候,选择杜依科维奇首先是钱的挚肘,其次,不得不考虑到前南教练留给中国足球的深刻记忆。
中国足球在现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期,需要一个像01年时米卢那样的英雄,创造出一个让国人振奋鼓舞的成绩,来刺激低迷的中国足球市场。这个时候,在这样一个钱不多,时间被拖太久的条件下,杜依科维奇成了调和矛盾最好的产物。
联系到前边说到的“诚意”。法荷德之外,中国足球接触最多的足球,就是前南人的足球。而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没有再过多的时间情况下,要调和球迷、球队、成绩、市场,以及种种官僚需求程序的时候。价格符合要求的主教练;对足协没有过多要求的主教练;今年新一届世界杯16强队主教练;唯一一支存活下来的非洲国家队主教练;又一位出产于前南的主教练;拥有亚洲球队执教经验的主教练;可以迅速投入工作状态的主教练……
情愫,给很多人心里产生了一种容易美好化的倾向。在这点上,中国人传统的观点尤为突出。可以说米卢,也可以说是前南足球,甚至是东欧历史情结,让中国人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熟悉和信任。
总结:不求最好,但求最稳
时间拖的太长,条件颇为苛刻,每一次的选帅,相对于日本在世界杯后,韩国在被淘汰前,就各自决定好未来发展后路,中国足球每一次的步伐迈的太久,也太过繁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挖了一个让民众有时间谈论且长时间做为谈资的话题。早而决断,也不会有如此压力系在自己身上。
而最终的结果,也总总与观望者的最佳盼望有所差距。一方面感慨运气不济,竟然会放弃如此优秀的众多大牌。另一方面又要求神拜佛,祈求新教练可以化身为龙,覆雨翻云……
中国足球选主教练,每每都不是选最好的主教练,因为所谓的“中国足球的国情”太复杂。所以,每每选到最后,所选出来的人选,可以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要是最大限度上,可以最适合调和阶段中国足球各方矛盾产物的主教练。
在这样的背景原因下,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能稳定各方情绪,最能平和各方心态的,才是最合适的。动荡的足球形势,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阿里汉是又一个步上施拉普纳后尘的球迷心里的痛,在这样背景下朱广沪也许就是又一个戚务生,谁知道杜依科维奇会不会成为又一个米卢呢。或许也仅仅是又一个霍顿。但是同样是在没钱的困扰下,选择杜依科维奇这样一个新近成功过的前南教练,比走上又一条阿里汉和霍顿之路,也许要安全不少。
后一篇:安切洛蒂,你确实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