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声色光影:《南京!南京!》—每个人的南京与陆川

(2009-04-15 16:55:46)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高圆圆

姜淑云

娱乐

分类: 声色光影

声色光影:《南京!南京!》—每个人的南京与陆川

几年前,隐约听说有人要拍《南京!南京!》的时候,内心是抵触的,不是对历史的抵触,而是对影像的抵触。

 

对于苦难的描述,害怕影像多过害怕文字,影像更易将人的情绪点燃并推向制高点,直至崩溃,文字再残酷也还是有一个反馈至大脑,再由大脑进行设计和描画的缓冲。再坚强的人,当残暴直接闯入视野,并持续,也会因感同身受而觉得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所以,对于观看这样的电影,我的抵触来源于恐惧。

 

这恐惧的最初最深的根源或许来自牟敦芾的《黑太阳731》,据说这部影片不允许在内地公映,不知真假,但当时我一定是在影院看的,因为年纪小一些,看电影的人又多,所以记得是坐在大人的膝盖上看完的,并随时在恐怖的镜头来之前被大人的大手捂上双眼,和看《画皮》时一样。

 

但我还是挣扎着扒开手看到了一些镜头,并在日后的回忆中将记忆不断修补,接续上了整部电影的完整性,比如中国女人冻伤后被敲掉的手臂,孩子死后疯掉的母亲的脸,活体解剖时跳动的心脏,毒气室里放出毒气时绝望惊恐的脸,密闭室里大小便失禁的“马路大”,然后是没完没了的血和雪,气氛压抑。

 

影院里人很多,所以像往常一样,悄声细语的、磕瓜子的、剥果皮的声音窸窸窣窣,和着电影的声音和空旷的放映厅的回响,混音般合成一种电影院所特有的声音。但随着剧情推进,人们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安静,散场时也没有往日的嬉闹和对电影第一时间的高谈阔论,各自和家人、朋友一道融入黑夜,直至不见。

 

影院会安静下来,清洁工依旧会如常地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最后一个到家,明天,又是新一轮的“高朋满座”。但观影者会在这个夜晚有所不同,也许会如我般再想起这部戏时会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当时是因为恐惧,后来依旧是因为恐惧,但又不完全是恐惧,因为我不知道,夹杂着愤怒、仇恨、哀伤、悲痛,甚至还夹杂着一丝生于此时而非彼时的庆幸的恐惧,还能不能被称之为恐惧。

 

总之,后来的许多年里,这些影像和恐惧的心境深深植入脑海,经常会在梦境中,在午夜梦回之时,在看到相似主题的影像时,在记忆中提醒我它们的存在,以至于我永远感觉雾气蒙蒙的窗太像毒气室,且随时有可能拍出一只绝望的手来。

 

所以,当年听到张纯如自杀的消息,我突然觉得完全能够理解她的覆灭感,绝不仅仅是悲愤、伤痛,应该还有绝望,对人类恶行的绝望,或许更复杂。这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五一十地被铭刻在历史中,再被这个纤弱却坚强的女子一点点翻开,是佐证,是深入,也是个体为研究而付出的代入与亲历,最终被渐次清晰和沉痛的直观感受压垮,走向彻底的解脱——死亡。

 

如今,陆川带着《南京!南京!》杀入4月的档期,也如同一根再次挑开历史真相,直面伤痛的巨刺,在里面,通过中国军官陆剑雄、女教师姜淑云、日本军官角川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阴云、灰尘、淋漓的鲜血;可以看到一个叫作日本的人类种群如何在战争中堕落为灭绝人性、禽兽不如的异类,调兵遣将向另一个国度的百姓疯狂施暴;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覆灭与城市背后的苍凉;可以看到战争会使任何一个参与者付出代价,算到最后,没有输赢。

 

日方高调宣布绝不公映此片,已在预料之中,希望他们自己能够相信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阻挡得了历史真相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行”。

 

路过报亭,四月影刊推荐标题多数书以《南京!南京!》,而《看电影》则将统一了自己与《南京!南京!》的视觉观感,黑白的封面,黑白的大专题全面报道,一页页翻开,皆是黑与白的冲击,虽尚未观影,但已能领会整部影片的基调与精彩。这不再是一部完全以控诉以自我为主的影片,黑白的纪录片般的色调已决定了它的客观与疏离。也许它不会和观众太过交流、太过互动,以至太过亲密,但它能让观众无论情绪多么激动,也能够自始至终保持一个观影者的身份与角度。

 

同时,电影将视角推向一个俯瞰的高度,这样,导演不再单纯地带领大家以一个中国人、一个受难国度的国民身份进行电影的观看,而是首先以一个人类一份子、世界一份子的视角去审视历史对个体的改变,去认知战争对人性的侵蚀、对生命对尊严的践踏。

 

就如同《父辈的旗帜》与《硫磺岛来信》两部影片分别从两个视角去阐述一场战争,视角不同,观感便不同,两者合而为一,才是双方为战争完整付出的代价。

 

但在这里,作为一名残存些许良知的日本军官,角川虽然同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他站在施暴者的一方,理智和思考并没有占据上风,始终被席卷着比之他人毫不逊色地杀戮、杀戮,被残暴与疯狂压制住的人性偶尔浮出水面,百合子、姜淑云、小豆子分别见证了这个日本军官良知与信仰废墟下的情感。

 

而刘烨饰演的陆剑雄和范伟饰演的唐先生则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军人和知识分子,他们明白“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所以,挣扎后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哪怕这对抗如同以卵击石,却也可以如涟漪般在死一般寂静的湖面激起震荡,这些震荡唤醒麻木与沉睡,并汇聚成力量,使民族重燃走向重生的希望。

 

这已是极度客观和克制的视角,但侵略方的态度却一如往常,习惯性地矢口否认历史,对一切确凿的事实视而不见。在此,只能祝其早日恢复专属人类的良知,并懂得,道歉与反省也是人类思想最高贵的一部分。

 

而看着大幅海报与电影拍摄的层层解读,我愿意等待,等待在影院里与《南京!南京!》相遇,如同当年等待《东京审判》。高群书说,《东京审判》拍得很艰难,我想,陆川虽在媒体中未有如此直接之语言,但《南京!南京!》一定拍得也极为不易,这样的电影已不完全是一种个人技能娴熟与否的展示,还有一种背负与责任。

 

这种背负与责任没有具体的形状与重量,但相信你我都看得见。

 

声色光影:《南京!南京!》—每个人的南京与陆川

声色光影:《南京!南京!》—每个人的南京与陆川

声色光影:《南京!南京!》—每个人的南京与陆川

声色光影:《南京!南京!》—每个人的南京与陆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