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非时尚不能读也?

(2006-03-20 09:31:35)
分类: 书山有路
本文新雨丝:
    看着那些名著们静静地伫立于书橱一隅,超凡脱俗的样子,再想想所有经得起大浪淘沙的作品也几乎无一不是作者沉淀于孤独后的经典。
书非时尚不能读也?

文/北纬雨燕


    不知从何时起,读名著成了一种时尚。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说明人们已将文化作为强化自身修养的必备品。只是对于大多数忙碌而浮躁的现代人来说,这时尚多少有些硬着头皮来赶时髦的味道。以至于有人将名著解释成为“人人都不愿去读,但人人都希望自己已经读过的东西”。晦涩难懂、篇幅过长都成了拒绝的理由。而其中,外国长篇似乎成了名著阅读中的难点之最。

    其实,每部外国长篇名著背后蕴含的都是其对应的文化与历史,展示着地球其它版块的风情与过往,细细研磨,异域风格便扑面而来,一旦投入,其中的精彩之处便会浮出海面,让人难以释卷,而沉甸甸的收获感与阅读所特有的愉悦也会缙诙痢?

    否则,便只能看着大段大段的说理和完全迥异于中国小说的情节罗列方式头痛,实在让早已习惯了中国小说玲珑生动,如唱段般精致婉转的文字与情节的脑筋们难以接受。

    于是情急之下,便出现了十分会讨巧的读者,专挑了简介或作品评论来看,对作品做了初步了解后,便画上了句号,权当读过。又或者随波逐流,“人读亦读”后跟着评论人云亦云,成了名著浏览器与评论者的复印件,根本无法充实自己的思想。

    仔细想想,名著与时尚的绑定本就怪异,名著的古旧、厚重、历史感,都与流光溢彩的时尚无关。如果非时尚的理由而不能读,岂不是名著与时代的双重悲哀?而对于名著而言,只有远离功利与虚荣的心灵才能坠入最妥贴的阅读状态,细细品味出其间所饱蘸的浓墨重彩。

    前几天参观一位长者的书柜,在交谈的过程中,他说:其实,不管是描写东方的小桥流水,还是刻画西方的宫廷民众,其间所折射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那便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永恒较量。这应该就是静心阅读后的思想果实吧。

    不过无论世间多么嘈杂,名著依旧容颜不改。那么,我自己能够通透地阅读多少名著呢?我不知道。只是忽然想起深山中的各式植被,它们年复一年地花开花落,层层果实与岁月的积累都不为人所知,悄悄酝酿在整片山林里,自有一份尊严在其中,所有生命丝毫没有因为无人欣赏而轻慢半秒时间。看着那些名著们静静地伫立于书橱一隅,超凡脱俗的样子,再想想所有经得起大浪淘沙的作品也几乎无一不是作者沉淀于孤独后的经典,轻抚书脊,我便好像闻到了那山林里默默积淀的沉香,萦绕于肯踏入山间之人的鼻端,醉人而静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