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春夜细雨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
无声的力量
春雨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轻轻的,柔柔的。在文人笔下它们是“沾衣欲湿”的精灵,是“随风入夜”的信使,是春天最动人的歌声。她们时而在和煦的春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时而调皮的钻进人们的衣襟,又时而拉着花瓣的手由空中飘然而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悠然,透着一份恬淡,一份闲适。文人雅士在春雨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悠然自得的闲情,寄托了太多的清高避世的落寞,以至于春雨近乎成了伏于案头小宠。
在我看来,文人们都被春雨的面纱迷住了眼睛,唯独一句“润物细无声”才似挑未挑的将这层面纱掀起了一个小角。除了烟雨朦胧的春日,这些细细的水滴还给我们带来了节节高攀的春笋,带了歌声清脆的黄鹂,更带了了流光溢彩的繁花。轻纱之后隐藏的是茁壮的生机,是澎湃的力量,是一支在世间描绘美好图景的画笔。然而,春雨总是轻轻的、柔柔的。她没有夏日暴雨那样宏大的气势,也没有冬日大雪那身醒目的装束。她的脚步是那么轻,那么柔,连小草也感觉不到她的重量。就这样,她在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上从这头轻轻走到那头。等人们迎着朝阳醒来时,发现院里的梨花绽开了,发现田里的麦苗精神了起来,发现春风送来了大地特有的芬芳。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柔柔的春雨已经唤醒了沉睡的万物,并将自己全部的力量注入到即将到来的精彩演出中。童年时,老师经常拿春日里采花的虫儿和搭巢的鸟儿作为模范,让我们学习他们辛勤劳动、不偷懒的精神。现在看来,整个春天最忙碌的竟是春雨——有太多的小苗等着她去滋润,有太多的种子等着她去唤醒,有太多的花蕾等待着绽放的信号。
片片花瓣被春雨牵着手,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似乎已是表演的尾声。每每此时,总会引得一撮落寞的文人感叹一番。林姑娘的一曲葬花吟,更是寄情于景,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将落红和悲伤莫名的结在了一起。孰不知,此章音符的结束预示着更精彩一章的开始。花瓣并没有因投入大地的怀抱而获得片刻的清闲,刚刚完成“招蜂引蝶”任务的她们又开始了新的工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片片花瓣褪去她们华丽的外衣又将自己划为养分融入大地,回到自己曾经舞蹈的枝丫上。虽然,这次她们不会有正面的特写,但是他们仍然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贡献给秋天枝头的累累硕果。
春天给人的感觉是轻柔的,因为有那润物无声的细雨;春天给人的感觉是华丽的,因为有那枝头的繁花似锦,春天给人的感觉也可能是落寞的,因为有一夜之间铺满大地的落红片片。然而春天的繁花并不是华彩乐章的高潮,春天的落红也不是乐章的收尾,恰恰是春雨给出了精彩的前奏,一切的力量在此时汇聚,一切的物质在此时积累,去迎接一个茁壮的夏天,和那个硕果满枝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