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重阳日,我们一行人自驾前往仁和峡谷探幽去也!
仁和峡谷位于青州泰和风景区南五公里处,到达入口的时候,路边已经停了十几辆车,看来有人比我们捷足先登了。
沿溪行数百米,就遇到了近四十人的驴友队伍,清一色的登山杖、背包。呵呵,想起了朋友说的一句话:我们自己可以不精良,但是装备一定要精良。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两侧群峰壁立,怪石嶙峋。潺潺的溪水,耳畔叮咚作响,偶尔不知名的鸟儿和上几声婉转清脆的鸣叫。
眼见路穷处,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迎面山腰处满山红叶,热情似火。
山间,几棵造型特异的柿子树,伸开满是果实的手臂迎接着我们。
跟一些风景区相比,这里的景色套用句俗套的话:是纯天然的。




















前辈留下的红布条路标,指明前进方向。(上图)
有没有黄山奇峰的感觉?(下图)






我们精疲水尽之时,发现山顶的黄花村(又名黄花坡村),精神顿时振奋不少。(上、下图)
据黄花村的大婶说,早些时候来,两侧山间开满漫山的黄花菜,此村由此得名。
村外,遇到一位推着手推车的老大爷。满满的一车萝卜,在他手里推着轻松无比,健步如飞。看到我们便热心的请我们吃萝卜,攀谈中问起年龄,老大爷已经77岁了。果然是青山绿水中养人啊!

进村了,柴门闻犬吠,陇上有鸡鸣。

院墙外硕果累累。(下图)




整个村庄也就几十户人家,完全是自给自足,过着与外界半隔绝的生活。
黄花村的一户人家院落,一派丰收的景象。(下图)

下图物品,名曰:红姑娘,可以入药,治疗咳嗽、嗓子疼等症。
呵呵,若水也是现学现卖,读万卷书果然不如行万里路。



自建装粮食的粮仓。(上图)
这家大婶又从篮子里,给我们塞上了几个自家种的西红柿。灌满了水壶,养足了精神,告别了热情淳朴的大婶,我们踏上了下山的路。
下山的路相对平坦,可以节省不少体力。








在一户农家院外发现了一丛郁郁葱葱竹子。(上图)
一番苦战之后,我们离出发地越来越远,眼见群山连绵没有尽头,太阳也渐渐的落到山后,大家心里开始打起鼓来。不会是走错了吧?我们决定找人问路,一位从水峪村骑摩托下来的村民停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问清方向后,石头还搭上了这位热心大哥的摩托车,作为先头部队,我们则继续缓慢前行。这里要特别感谢这位热心的大哥!
下午五点十分,经过黄花、水峪村等三个村落,我们终于到达了杨集。
至此我们仁和峡谷的穿越顺利完成!

杨集是著名的写生基地,随手拍了一幅油画写生作品。
看着他们挥毫的样子,想起当年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还是心潮澎湃不已。
伴着清风明月,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在欢声笑语中,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