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一章
| 分类: 自我成长/家庭教育 |
也是赵丽老师的介绍,我们学员们自发接龙要求老师开办,讲授《高效能父母的七个习惯》。
赵老师非常负责任,与其他老师合作,先期开通了《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这本书的微信群带读。
昨天是第一章语音带读,感触很深的地方,转为文字,摘录如下(黑体部分为个人感悟与学员分享)。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及思维定势。(这个“思维定势”与我之前刚刚听过的依莎老师讲座里“执念”就是一样的理念啊,不同的老师虽然在讲不同的课程,但是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共通的,最近听了不少课,也是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的。)
虽然我们周围的世界客观存在,但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却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我们看世界,时都带着透镜或者说滤镜。透镜及思维定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为了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最根本的是需要思维转换及某人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
如果我们想学到很多的知识,那么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识的第一步。因为如果学生不敢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的真实水平。那么是绝对学不到东西的也就不能够有长进,而且伪装实非长久之计,总有会被拆穿的那一天。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够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的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却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的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华不会埋没,那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最后我要借用美国作家弗格森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读书会。谁也无法说服他人的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问题所在。”人们越是依赖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越是加剧了问题潜在的隐患。
梭罗说:“一颗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成长的过程是循续渐进的。我们首先养成习惯,然后习惯造就我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