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孩子一生的50堂人生启蒙课》序言

(2008-02-25 00:30:58)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亲子读物

启蒙教育

成长智慧

家教方法

成功秘诀

丁洪涛

育儿

分类: 新书快递
 

    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孩子在思想启蒙这个发展阶段,良好的萌芽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重要过程,恰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奠定科学人生观基础的关键时期。因而抓住这个特定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的启蒙时期,是人生旅途上经历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将在生活环境里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化,如:在学校里开始接受一系列系统性的学习生活;他们要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集体性的生活;他们开始渐渐懂得怎样孝敬长辈;开始意识到社会上也有像童话故事里大灰狼那样的坏人……我们不要把这些当作不起眼的小事来看,殊不知这对孩子来说是关系一生的大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50堂人生启蒙课》主要从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方面精心构思,里面以寓言、童话、诗歌、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科学知识、生活小常识等来充实每个标题的内容,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知识性强,实用性大。

    儿歌内容主题突出,道理浅显。一首儿歌,一般只单纯地、集中地描写或讲述一件事物,简单明了地说明一个道理,使儿童在游戏中就能受到教育。篇幅短小,易懂易记。

    寓言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不仅情节精彩、引人入胜,而且发人深思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它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的提炼和总结,以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与世界的认识和感悟,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清新隽永,最适合小朋友从中体会世间百态,领悟人生哲理。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更重要地,童话表现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神话是人类幼年时代对自然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它具有丰富的想像力,浸染着浓郁的浪漫气息。本书所选取的神话故事根据现代儿童读书的特点加工、整理而成,汇聚儿童思想塑造、知识传递、阅读趣味性于一体,以帮助小朋友阅读增长知识,了解世界。

    成语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是在中国悠久文化历史背景下经千锤百炼而逐渐形成的语言瑰宝。成语大多出自精彩的历史、古圣先贤的遗训和民间约定俗成的习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本书所选的成语及成语故事非常适合小朋友或亲子共读。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既可适合孩子年龄较小的家庭,具有教授的辅导性;又能适应掌握一定识字量的年龄稍大的孩子,具有自学的可读性;既可视为学习的课本,又可作为收藏的图书,可以说她是集双向教育及多重功用于一体的图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书在引导孩子学习、钻研学问、开动脑筋上可说是做足了文章。每个标题的结尾都辅以“启蒙小语”的内容,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达到更好的启蒙目的,也使单调的讲学说教产生健康互动的灵性。

    书中的儿歌、寓言、童话、神话、成语,既给孩子以愉悦的精神享受,也给孩子以深刻的心灵启示;既让孩子读后恍然大悟,也可让孩子读后抚卷长思。

    一本好书提供给孩子的是受益一生的成长智慧,是可以为你的家庭制定一部受用终生的教育计划,是可以对孩子的言行品性起到举重若轻的启蒙作用,这就是一本好书的作用所在。

    本书正是这样一本绝对适用的亲子读物。50堂人生启蒙课完全可以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用你的爱心和智慧,去启迪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就如一盏明灯,引导孩子在黑暗中寻求光明。通过这样的共同参与,你与孩子的心将会贴得更近,感情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可以说,你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举一反三地扩大教学内容,使孩子得到更宽泛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教育。

    最后,愿本书的编写能为更多的父母,在对自己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部分目录

      

《影响孩子一生的50堂人生启蒙课》序言

    《影响孩子一生的50堂人生启蒙课》序言

 

 感谢新浪编辑推荐至新浪文化博客首页

                                《影响孩子一生的50堂人生启蒙课》序言

  

延伸阅读:

本书封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5123e010081ll.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