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力测试和神经心理发育测试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临床点滴 |
给小儿做心理测试的意义在于:评价小儿的心理发育状况,可检出智能迟缓、情绪紊乱、行为异常。对正常者,可根据测试情况,发现小儿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对异常者,查明原因,进行早期干预或治疗;有助于医生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有利于选拔有天赋的小人才,提高以后职业训练的效率。如音乐能力测定就是从音高、音强、节律、和谐、记忆等方面进行测定,及早发现音乐人才;有助于明确小儿智能发育程度,掌握发育特点,因材施教。
◆
小儿出生后2-3天就可以做心理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是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创立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简称NBNA)。内容分为5 个部分,即行为能力(6 项) 、被动肌张力(4 项) 、主动肌张力(4 项) 、原始反射(3 项)
和一般估价(3 项) 。每一项评分有3 个分度,即0 、1 和2 分。满分为40
分。如对生后7天NBNA评分≤35
分者即进行早期干预,效果较好。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能较全面反映大脑的状态,既可以发现各种有害因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成为观察治疗效果和反映康复程度的敏感指标,又可以预防或减轻智力低下、脑瘫等伤残。
有的新生儿从出生起,就因某种原因成为医学上所称的“高危儿”,这就需要尽早去医院做心理测试。
“高危儿”指的是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常见情况有:妈妈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慢性心肺疾病等;妈妈孕育情况有异常,如高龄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分娩异常,如难产、产程延长等;新生儿是早产、低体重、有窒息缺氧史等异常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观察呢?首先,您要了解3岁前小儿正常的智力发育方面的知识。小儿的“智力发育”叫“神经心理发育”,主要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等方面。虽然您不熟悉3岁前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可记住以下口诀: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爬八坐九扶站,十学扶走捏小物(指月龄),一岁说话会迈步,二岁跑跳上下楼,吃饭坐盆会洗手,三岁歌舞骑小车,画画折纸搓泥球,辨色数数认形状,待人接物有礼貌,穿脱鞋袜和衣裤。如果相对应月份的小儿与正常情况相差甚远,应尽早请医生检查。需要强调,3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应尽早学会观察3岁前小儿的智力发育状况。
◆
3岁以后,小儿的心理活动逐渐与生理过程分开,认知能力也趋于稳定,这时就可以采用智力测试,如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用于3-6岁、丹佛发育筛查(DDST)用于0-6岁、韦氏智力测试、美国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CPQ)、家庭用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神经类型测试(808表法)用于幼儿园大班以上任何年龄、儿童智能50项测评用于4-7岁、青少年气质量表等等。智力测试包括以下内容:1.抽象思考和推理能力;2.学习能力;3.适应环境的能力;4.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的可区分判断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
特别要说明,小儿的发育是不断变化的,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代偿性,不能凭一次两次测试结果轻易就下结论。况且,测试结果与测试人员个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受测试小儿合作的程度均密切相关。测试时,凡小儿身体不适,或情绪不好,或想打瞌睡,或测试环境嘈杂等等,都会影响测试结果,所以,对测试结果应以动态的眼光和积极客观的态度来看待。经过检测,即使小儿无异常情况,能得到医生的一些指导,对开发小儿的智力潜能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