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附常用检验值的换算)
血常规一定要取静脉血,几项指标设置的正常值是出品公司设定的标准,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除非特殊情况需作进一步其他检查或直接涂作细胞学检查外,并不能区别病毒或细菌感染,只能供儿科医师结合临床情况作参考,在诊断时一定要全面综合分析,家长不必“迷信”单一检查,也不必过分介意。
RBC(红细胞计数)男(4-5.5)×1012
女(3.5-5.0)×1012
/L HCT(红细胞压积)男40-50% 女37-48%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2-92fl
HGB(血红蛋白)男120-160g/L 女110-150g/L
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7-31pg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0-350g/L
WBC(白细胞计数)(4-10)×109 /L
LYM(淋巴细胞)20-40%
MID(单核细胞)1-8%
GRA(中性粒细胞)50-70%
PLT(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MPV(平均血小板容积)7-11fl
1)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降低程度的不同而将贫血分为以下几度:血红蛋白在90-12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30g/L以下为极重度贫血。红细胞计数(RBC)正常为(4-5.5)×1012/L。(3.0-4.0)×1012/L为轻度贫血,(2.0-3.0)×1012/L升为中度贫血,(1.0-2.0)
×1012/L为重度贫血,1.0×1012/L以下为极重度贫血。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为(4-10)×109 /升。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特征: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有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65%)左右,淋巴细胞约占0.30(30%)左右。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之后淋巴细胞约占0.60(60%)左右,中性粒细胞约占0.35(35%)左右,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真的很遗憾,现在各地的打印的检验正常指标都没有标明不同年龄小儿的血象的特征,造成病人及家长不必要的误解和烦恼。临床上遇到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高,往往考虑细菌感染。但也不能简单的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高低来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有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同样增高;而有些杆菌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并不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