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的运动生涯有一个明显的分割线,那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刘翔,阳光、开朗、有趣,从一名体育明星成功转型为大众情人。我参加过他的几次发布会,每次都能被他的即兴言语逗乐,体制内的运动员能够达到这种不打官腔而又不着表演痕迹的境界并不容易,所以,一向是清水衙门的田管中心当然不肯放过这棵摇钱树。
靠身体吃饭的运动员最怕伤病,可惜的是,在两次奥运会上,刘翔都逃不脱这个最大敌人的困扰。如果换成一个普通运动员,这当然不是什么大事,有病请假就行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刘翔就不能这么选择了,就像《侯卫东官场笔记》里说的那样,一个人就是一个圈子,一个人的升迁调动,会关系一群人的命运。刘翔也是这样,田管中心的一大堆人跟着他吃饭呢,数以亿计的合同和生意在那摆着,当然就身不由己了。
很多著名运动员之所以告别赛场,都是因为伤病,姚明和李娜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这两人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姚之队”或“娜之队”做支撑,可以让他们减少很多麻烦。刘翔就不一样了,他身边是清一色的体制内的领导和干部,他们应对失措,举步维艰,身边没一个了解市场和网络的高人。于是,刘翔和网友的论战,就仿佛在对唱那首早期的流行歌曲。充满质疑精神的网友会对刘翔唱:“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用金钱衡量一个人的地位。”刘翔则也有自己的委屈:“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绝不轻易施舍一滴眼泪……”
一直拖到昨天,刘翔终于退役了。有媒体开始替他算账,说他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既不比赛也不退役,就是因为赞助商的原因,如果在2012年就退的话,可能要损失好几个亿,云云。事实上,刘翔在远离跨栏的日子里,也没有完全安静下来,还时不时地闹出些动静。刘翔仍然可以抢头条,但却逃脱不了炒作嫌疑,他有小聪明而不懂大势,有小勇力而不知进退,说到底,他还是一传统中国体制内运动员的底子,能纵横于底层而不能游刃于大棋局。
很多人都随着刘翔的走红而广为人知,比如他的贴身记者冬日娜,再比如和他形同父子的师父孙海平。如今,随着刘翔的退役,这两个人也度过了他们的人生巅峰期。如果冬日娜还是以田径记者的身份出现,她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刘翔这样可以使之“一战成名”的采访对象;而孙海平和刘翔的关系据说也早已不再融洽,否则,孙海平也不会在听到刘翔领证结婚的消息时大吃一惊,“我也是看网上才知道的。”
不再跨栏的刘翔以后会往何处去?会像他那个媳妇葛天一样进军娱乐圈吗?提到文体圈结合的典范,人们会想到小贝和辣妹,但拿他们和刘翔夫妇相提并论,就有些矫情了。从刘翔和葛天结合的过程中,就不难发现一些恶俗甚至低劣的炒作手段,连葛天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都能被翻出来,如果没有当事人授意,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
不管怎么说,刘翔要开始新的生活了。这些迭荡不平但又不是摧毁性的经历,对于今后的刘翔来说,应该是一份珍贵的财富。真正涉足社会后,刘翔会发现,运动场上的那个栏杆或许是最容易跨越的。刚刚30岁出头的他,人生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或明或暗的栏杆,等着他一一跨越。

扫描二维码,关注《gffjhgs》公众微信号,有更多好玩的东西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