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北京工作时,有一年丁俊晖获得了中国台球赛冠军,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但这个小伙子实在不会表达,满嘴人们司空见惯的套话。我们的后方编辑就给记者的稿子配了个标题:“年方十八,满嘴套话。”这让一线记者很不满意:“我本来还想送他一份报纸,搞好关系,但一看这标题,还是算了吧。”
作为一项欧洲社会的绅士运动,丁俊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地位,不难想象付出了多少努力。前几年,他接受采访时,一句“上学有什么用呢”引起轩然大波。其实,想想看,一项既不是奥运项目,也不是市场化很普及的运动,要抢占各大媒体的头条,除了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就只能利用这种惊人之语或者绯闻事件进行炒作了。很多记者都拿丁俊晖和潘晓婷拉郎配,潘晓婷明明知道这是假新闻,也不动怒,更不辟谣:“大家这样写也没有恶意,这种报道有利于提高台球运动的关注度。当然,我一直把小晖当成弟弟。”
丁俊晖最早被人们所知,是在2002年的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何慧娴接受采访时特意强调:“这次有意外收获,在台球比赛中,15岁的小将帮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于是,丁俊晖被请进了央视的直播室。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既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又没有见过这种大场面,你能让他说点儿什么呢?往往是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他一两个字就给打发了。碰上这样的采访对象,久经沙场的央视名嘴也急得满头大汗。他甚至转移话题,想和这个孩子谈谈那个年龄段的人喜欢的游戏或者动画片,但丁俊晖整天都是打球,几乎没什么娱乐方式,尴尬的局面还是没有被打破。
台球和围棋一样,很多时候都是寂寞而安静的。丁俊晖大多数的日子都奔波在世界各地,训练或者比赛。对于一个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这日子简直是一种煎熬。但有什么办法呢?当初为了让他学习台球,父亲甚至跟母亲商量,把家里的房子卖了。这种育人方式简直是一种赌博。后来比赛状态或者成绩不好时,丁俊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烦躁和疲惫,面对电视镜头,他会不耐烦地说:“我今天本来就不想打。”然后,抛开众人诧异的目光,悻悻而去。
没有人会关心你付出过多少努力,撑得累不累,摔得痛不痛,他们只会看你最后站在什么位置,然后羡慕或鄙夷。丁俊晖对这种状况显然有太多的感受。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中国斯诺克的领军人物和新科世界第一,丁俊晖的产业价值不可估量。仅上海的台球馆就从2008年的500家激增到2009年的1400家,北京的台球馆也于2009年底涨至1600多家。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春天到来,斯诺克和台球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网上有一个很靠谱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渐渐地,人们也从丁俊晖这个青葱少年身上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变化,面对比赛的突发情况,他也能从容面对,甚至能和观众一起互动;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也能幽默问答。更不要忘了,登上世界第一宝座的今天,他才27岁。
成熟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什么都想要。斯诺克的丁俊晖时代,或许才刚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