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王大雷表现神勇,国足恐怕很难从巴拉圭身上拿到一场胜利。虽然赢得有些侥幸,但佩兰的国家队还是让人们感到一丝欣慰。接手有大半年的时间,从实战中看,法国人还是展现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看惯了那些籍籍无名的本土教练的蹩脚表演后,曾经率里昂获得过法甲冠军的佩兰,显然更值得期待。
不海选,也不照搬
回想一下以往的国足主帅,大多数上任后都会搞一场海选。他们都觉得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一定会有被埋没了的天才。于是,在各个级别的赛场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米卢,当年也引进过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球员,但筛选了一两次,那些球员还是慢慢消失了。
后来,随着一些贪官的入狱,人们才明白,很多人把选人进国家队当成了一种敛财的手段。毕竟,能进国家队是一种荣誉。既可以让球员增加曝光率,也可以让他们在转会市场上增值。明白了这些背景,就知道那些海选活动的真实目的了。
等到卡马乔入主国足,这种状况有了改变。西班牙人执教过皇马,所以对豪门球员格外青睐。也正赶上恒大的崛起,卡马乔显然不肯放弃吃现成的好机会。所以,当时的国家队主力阵容,基本上就是恒大的国内球员包揽了。以至于里皮对卡马乔意见很大,这个状况相当于让恒大又多了一条阵线作战,球员们当然就更加疲惫。
而从佩兰时代开始,上面两种状况都有了改观。他圈定了一个50人的大名单,基本上都是中超球队的主力。而恒大球员虽然也有一定的比例,但更多的是出现在后防线上,诸如张呈栋、孙可、蔡惠康、武磊等在联赛中表现不错的球员,也能够打上主力。
热身赛之王?
阿里汉从国足下课后,曾经有满腹的委屈和不服。他说,他带队这几年,国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赢球,他真正的失利只有两场,一场是和日本队进行的亚洲杯冠军争夺战,一场是和科威特进行的世界杯预选赛。虽然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但也展现出了中国足球“该赢球时赢不了的”特质。那两场球才是真正的决战,如果赢了日本,国足就是亚洲杯冠军,那个历史前无古人;而输给科威特,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国足没能进军十强赛。这么关键的比赛拿不下来,荷兰人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所以,很多人给国足起了一个“热身赛之王”的绰号。言下之意显然是,平时能赢一些无关紧要的友谊赛或者商业赛,但一到刺刀见红的时刻,还是指望不上。
佩兰会是这种状况吗?从这两场热身赛的效果看,国足的表现值得称赞。毕竟,3比0击败泰国,虽然有些争议,但总算报了1比5的一箭之仇,昨天2比1击败的巴拉圭,也是正牌国家队。这说明法国人还是有水平的教练,最起码比傅博、郑雄之流强的太多了。
当然,国足也就是这个水平,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和提高,只能凭借主帅的临场调度和战术调整来略有改进。从这个角度看,对佩兰国家队的前景还是只能谨慎看好。
小人物或有好运气
佩兰的大考是年底进行的亚洲杯。据说当初和足协签订合同时,双方有一个成绩指标,如果国足不能从小组出线,法国人就有下课之忧。不过,考虑到具体状况,或许佩兰这个小人物会引来运气的青睐。
首先,由于是世界杯年,亚洲的强队在世界杯后都在进行换帅和换血过程。也就是说,新任主帅现在还处在两眼一抹黑的地步,还在进行适应环境、了解对手的过程中。而佩兰显然已经有了大半年的提前量,这个优势自然不言而喻。其次,佩兰虽然算不上一流名帅,但毕竟也在亚洲执教多年,尤其是在西亚的长期工作,会让国足少走不少弯路。
这两个条件昭示着佩兰或许在亚洲杯上不至于交出一张太差的答卷。一方面,日韩这些国足的老冤家大多不把亚洲杯看在眼里,海外球员基本不会参加。于是,国足的主要对手就来自西亚,而这恰恰又是佩兰的强项。
更重要的是,佩兰这大半年的工作比较务实。从他挑选球员的眼光看,既有郑智这样三十多岁的老将,也有韩鹏这样技术特点鲜明的高中锋,既有恒大的绝对主力,也有其他俱乐部的球员组合。而且,佩兰和足协、队员的沟通也比较通畅,不像卡马乔那些大腕,训练完就走人,和队员的交流基本是绝缘的。足协官员也抱怨过,“他都不知道足协的办公室往哪儿看。”
经过了长期的压抑和低潮后,佩兰或许会让国足迎来一波反弹。事实是不是这样?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