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还在念叨“一夫当关的夫在哪里”,墨西哥人昨天就做出了回答。奥乔亚面对巴西众星的狂轰滥炸,使出浑身解数,力保本队获得平局。就是这个人制造的冷门,不知道让多少人输掉了赌注。
很多人把奥乔亚称为“坎波斯第二”,但说实在话,坎波斯虽然衣着艳丽,但守门的功夫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印象。很多球队还投诉他衣服太抢眼,以至于吸引射手们的注意力,影响射门。也是,如果不穿得花哨些,那还叫什么“花蝴蝶”呢?
弱旅一向出好门将,这是规律,因为他们总是在比赛中处于劣势,就给了门将表现机会,运气好的话还能创造奇迹。1990年,米卢能够带领当时的哥斯达黎加队闯进16强,很大原因就在于门将科内霍的神勇表现。当时,哥斯达黎加和苏格兰、巴西、瑞典分在一组,没人认为他们能够出线,即使米卢当时也没有后来那么神奇。
首战苏格兰,科内霍扑出两次单刀。最终,凭借一次巧妙的脚后跟配合,哥斯达黎加1∶0爆冷击败了苏格兰。赛后,苏格兰人给科内霍起了个绰号,叫“幸运兔”。第二场,哥斯达黎加迎战巴西,巴西12次击中门框范围以内,科内霍扑出了11次!哥斯达黎加也仅仅以0∶1小负对手。最后一战,哥斯达黎加遭遇瑞典,科内霍第三次成为拯救者。靠着他的发挥和米卢神奇的换人,哥斯达黎加2∶1逆转,大爆冷门,小组出线。
淘汰赛,哥斯达黎加碰到了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科内霍赛前受伤,球队只好派出替补门将,结果后来获得最佳射手的斯库赫拉维在那场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哥斯达黎加1∶4遭到淘汰。此后很多年,科内霍的表现一度无人取代。因为很多门将或许比他实力强,但却因为球队实力不那么弱,反倒没太多表现机会。如果不做太多挑剔的话,狂人奇拉维特算是一个。
奇拉维特最牛的地方不是守门,而是主罚任意球,他每天都会练大约120个任意球,因为他是核心领袖,球队上下还都听他的指挥。1998年法国世界杯预选赛中,奇拉维特为巴拉圭队踢进了两个球。在与阿根廷队的比赛中他攻入一球,使两队1∶1握手言和,巴拉圭队进入决赛圈。
1998年世界杯,巴拉圭开始发挥“不胜不败就是平”的风格,前两场0∶0平保加利亚和西班牙,拿到2分,最后一场他们3∶1胜尼日利亚,使得西班牙6∶1横扫保加利亚,也没能改变第一个被淘汰的种子队的命运。小组出线后,他们对阵后来夺冠的法国队,奇拉维特高接低挡、大呼小叫,在自己的禁区构筑起了一道长城,90分钟内双方互交白卷。进入加时赛后,奇拉维特更加勇猛,因为他知道,一旦进入点球决战,他的威力一定可以帮助球队淘汰法国,真要是那样的话,世界杯的历史就要重写了,哪儿还有什么法国夺冠呢?
巴拉圭成功地拖了115分钟,可惜在最后关头被布兰科进球,所有人都期待的奇拉维特与巴特斯的点球大战成为泡影。后者长期在曼联效力,一度屡扑屡漏,连弗格森都调侃:“即使他抱着自己的脑袋也会脱手。”
有了科内霍和奇拉维特,奥乔亚自然有了可以模仿的偶像。事实上,在过了巴西这一关之后,墨西哥出线前景已一片光明,他和他的队友将会在淘汰赛中迎战荷兰或西班牙。对于墨西哥,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对于奥乔亚,这个巨大考验背后也有一个巨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