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说 根宝终于保住了饭碗
足球比赛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未知和悬念。但有时候,它又像是一出写好的剧本,只是有的剧中人一片茫然,有的剧中人心知肚明,假装不知道而已。
在建业和豫园的比赛胶着进行之时,同时进行的松日与万科之战则早早地就没了悬念。松日兵不血刃,以4比1胜出。中场休息时,万科的主教练就坐在教练席上,一脸轻松,连休息室都懒得去了。
缺少了3名外援的建业队明显攻击乏力,始终无法攻破豫园的大门。最后时刻,一名球员甚至拉着本该无欲无求的豫园球员,轻声说道:“哥们儿,别拼了,我把比赛奖金都给你。”而球场边,也不时传来喊声:“中国足球不能没有徐根宝!”
就在松日的比赛结束之时,建业的比赛进入了伤停补时。央视直播镜头就对着徐根宝,他口中喃喃念道:“我现在就是听天由命了!”最终,建业豫园互交白卷的消息传来,徐根宝则仰天长叹:“谢天谢地谢人!”
第二天上海当地的媒体报道说,在建业和豫园比赛后的发布会上,“双方主教练连礼节性的握手都没有”。而另一家上海体育专业报,则在头版刊登了一张徐根宝吃自助餐时手拿餐盘的照片,下面的图片说明更是意味深长:“徐根宝终于保住了饭碗。”
就这样,松日在最后时刻挤掉建业,冲A成功,徐根宝也可以继续当教练了。而在错过了那次机遇后,建业足球出现在顶级联赛的时间被推迟了9年。一直到2006年,建业才冲超成功。
经过一个惊心动魄的赛季,松日从徐根宝身上挣得了难以估量的广告效应。但这座小庙显然容不下这尊大佛了,徐根宝之后被王健林看上,转投大连万达。更巧合的是,在第二年的足协杯抽签中,万达又和建业抽到了一起。听到这个消息的戴大洪在办公室里哈哈大笑:“徐根宝,你敢来河南吗?”
再往后,徐根宝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还提到了这段“三谢”的故事。鲁豫笑吟吟地问:“听说你在最后一场比赛之前,还特意回到上海做工作?”徐根宝则辩解道:“做工作也是让他们真刀真枪地打啊,不是让他们放水,最终打平了嘛。”
“做工作”的含义自然就深刻了。怎么做工作呢?仅仅是做思想工作吗?涉不涉及其他更实惠的“工作”呢?尽管江湖上传言四起,但注定不会有确凿的证据,倒是徐根宝后来又说了一番话:“欠河南的债,终归是要还的啊。”
不欠债 何必还债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2001年的甲B联赛,徐根宝率领中远队到新乡再次挑战建业队。故人重逢,徐根宝感叹道:“欠人家的债,终归是要还的啊。我这次就是来还债的。”这句话又透露出怎样的玄机?中远输给建业后,徐根宝则对记者们说:“我这次是还清了啊,省得你们记者老是说这说那,没什么意思。”
当时,徐根宝大概不会想到建业足球竟然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截至2014年,中国足坛只剩下了北京国安和河南建业这两家没有易过帜的俱乐部。徐根宝更不会想到,在崇明岛十年磨一剑后,年过七旬的他,又会率领一帮90后球员,在中超赛场上和建业狭路相逢。
事实上,有专业人士指出,那段著名的“三谢”就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早期的假球标签。就是足协的包庇和纵容,才授人以柄,才使他们威信扫地,以至于后来的隋波事件、渝沈之战、甲B五鼠等一系列风波此起彼伏、防不胜防。
对于中国足球,谁都可以骂,但有些人就没这个资格,因为他们就从这个龌龊的行当中捞食吃,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就像门缝里的老鼠,只要门开着,随时可以进去偷吃,一旦门关紧了,它就无处藏身。
17年过去了,当徐根宝在本周六出现在航体时,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他,真的要来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