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9日在办理完所有手续之后门阳启程前往匈牙利。左起:许宏涛、高翔、门阳、马明宇
父亲是教练,儿子踢球,这看上去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实在门阳身上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门阳前往北京的时候,门文峰当时正担任河南九运队的主教练,后来陆续担任建业二队、建业一线队的主教练以及重庆力帆的助理教练。常年带队征战,让父子俩很少见面,聚少离多,以至于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希望要一张父子俩的合影,都被告知“真的不好找”。
在门阳放寒、暑假回家的时候,门文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也把门阳带到训练场上。训练场成了父子俩交流最多的地方,也是门文峰了解儿子成长的最佳场所。
随着门阳的身高不断增长,后来每次回家,门文峰都会让门阳跟着一位当短跑教练的朋友去训练:“高前锋的最大弱点往往就是速度慢,所以你必须提高脚下频率,这样才更有优势。”
2007年初,门文峰带建业队在清远冬训,正好放假在家的门阳就随队当起了“小尾巴”。一次在抢圈的热身训练中,门文峰规定,如果有一方连续20脚都不能把球抢下来了的话,就得受到钻裆处罚。而对于这个原本意在调节训练气氛的手段,门阳却格外认真。
在连续两次受“胯下之辱”后,门阳竟然难过地当场哭了起来。训练场上的门文峰对于儿子的表现熟视无睹,不过事后却颇为欣喜地说:“这就好,说明要强,踢球就得要这股劲儿,这么小的年龄,就需要这样。”
儿子强烈的出国愿望
小学毕业后,门阳升入通州区的潞河中学,球场的表现也稳步上升。04年,他和队友一起前往挪威参加了“挪威杯”少年足球赛,06年,门阳还和队友一起打进了在德国进行的阿迪达斯小世界杯的决赛圈。
而当年一度被误会为“改过了”的年龄,却因为它的真实性,让门阳在随后的发展不是那么顺利。一方面,正处于发育期的门阳在身高猛往上蹿的同时,体重和力量却并不匹配,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的青少年比赛中,真实年龄的队员往往会“吃亏”。这就让门阳在对抗中没有任何优势。
“太软”,成了许多见过门阳踢球的人的第一印象,为此还落个了“黄花鱼”的绰号。这种情况下,门阳自然很难得到比赛机会。
即便是对于一名小队员,打不上比赛的滋味儿也是非常难受的,而曾经到国外比赛,体会到足球发达国家气氛的门阳逐渐萌生想出国的念头。
2007年年底,离开建业队主教练位置的门文峰自费前往法国南锡俱乐部学习,这是门文峰第一次深入到国外先进俱乐部实地学习,那里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手段,以及训练设施让门文峰颇有感慨。
父子交流中,门文峰免不了将这些感慨告诉儿子,而由此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门阳出国的愿望愈发强烈。“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跟门阳目前在国内的情况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孩子有这么强烈的愿望,作为父母,还是尽可能地为他创造条件,至于将来,就全靠他自己努力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