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弹奏——殷承宗钢琴演奏会观感

标签:
演奏会钢琴殷承宗朗朗孔祥东中国舒伯特莫扎特黄河红灯记文化 |
分类: 心灵呓语 |
7:30,省艺术剧院,开场铃声渐起。
淡黄色的灯影下,一架黑色的老钢琴静静地伫立在空旷舞台的中央,它在等待,等待着一个花甲老人的到来。
这个老人叫殷承宗,一个上一辈子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从厦门琴岛走出来的中国首位获国际钢琴大赛金奖的音乐大师,一个在激情燃烧岁月演绎的《黄河》中让你热血喷涌的传奇人物。
暗红色的节目单,清晰写着殷承宗的出生年轮,1941年,算来60有7。从七岁操琴迄今已整整60年,从艺60年,在中国人传统的年龄划界中,正好是一个少年走向老年的完整历史。
而殷承宗作为中国音乐界一个特殊的历史符号,是新锐人物朗朗、孔祥东们所不能比拟的,更何况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曾经用他一个人的演奏统治了中国音乐舞台近20年之久。
主持人无音响的介绍,观众有节奏的掌声,请出了这个面相刚毅却不失绅士风度的老人,缓缓的步伐略微有些盘跚,而白净的国字脸庞上人们似乎读懂了沧桑和坚忍的字眼。
柔美的琴声如泉水般涌出,顺着山涧的小溪恣意地流淌着,仿佛你能感觉山谷中鸟的吟唱,花的芳香,月的高洁。F大、小调,C大、小调,让我们这些音乐素养稀缺的听众多少也能体味个中的美妙。
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伴随大师与名曲的律动,轻柔的小夜曲又似幽然的催眠曲,弥散在听众的心田,渐渐地,渐渐地,有人全神贯注,有人昏昏欲睡,浪漫温馨的同时,或许还有着生涩和煎熬。
这时,外地上学的女儿来短信:老爸在干吗?
回复:听钢琴演奏会。
女儿惊诧:不会吧!老爸什么时候学会附庸风雅了?
回复:老爸今天正装出行,玩绅士呢!
女儿续问:感觉如何?
回复:感觉那老头吃饱饭没事干,一个人在台上乱弹琴。
哈哈哈哈!想必女儿那端一定在捧腹。
一个多小时的“高山流水”,我不知其中到底遇上多少真正的知音,我虽能感觉殷承宗指法的娴熟和律动的流畅,也尽量想感觉其中的意境,但肤浅的我实在无法完全读懂乐曲本身所蕴涵的高远意境,故而,一番开始的新鲜后渐渐有了一种强挺硬撑的枯燥。
终于,既定曲目结束,老人起身致谢,掌声再次如潮,惊醒几多梦中之人。此刻的我,依然清醒,也随大流而拍,且异常着力,因为,我知道,不管喜欢与否,这是听所谓高雅音乐的基本礼貌与风度。
殷承宗老人最后返场三次,加演了《红灯记》、《春江花月夜》和《百鸟朝风》,因为熟悉,所以亲切。这些动听的老旋律一出来,感觉场内气氛明显炙热了许多,后面,有一年轻人正接电话“快完了,现在的曲子才有点味道了!”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族的不一定是世界的,世界的也不一定是民族的。
正所谓:满桌“西式大餐”,好吃不如饺子!
曲终人散,此刻的听众真正有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仍有不少人高喊着“黄河,黄河!”可能老人因年纪和身体原因,已不大适应弹奏那种过度高亢激扬的旋律,只能留下点遗憾。
转身离席,发现原本开场时基本满座的剧院后场已空空如也,只有中前场一半多的忠实分子,当然,也不乏我等强打精神者,但不管怎样,一个人的精神弹奏,有一半人的意志坚持,足矣!
(现场图片为我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