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回千年入画中

(2008-09-11 08:58:41)
标签:

老太监

科考

园门

包公

汴州

分类: 湖光山色

 

 

八年前的早春,首次游历开封“清明上河园”,感慨良多,草成拙作一篇。今年初秋,故地重游,园子虽大,但鸟儿依旧,风物依然,回来后根据当年感受,重整此文,上贴博文以记之。

 

梦回千年入画中

初春的中原大地,沙丽般的薄雾迷离地笼罩着远处莽莽的沃野,沿途的白杨树一溜地高拔挺直,像一群古代朝廷卫士忠诚地守在道路两旁。

踏着早春的气息去游开封清明上河园。不知是六朝古都的大气勾魂,还是北宋画匠的巨作吸引,因为千年开封曾经辉煌的写照,全部浸透和浓缩在画家张择端一纸长卷之间,而得以流芳久远。

提前了几分钟到达,见清明上河园门口已是人头攒动,城楼之上彩旗飘展,九时许,但听园门内唢呐声声,鼓乐齐鸣,一个着北宋官服,额头一道弯月痣,满脸油彩黑如炭,一派戏剧舞台包公妆扮的“花脸”,带着弟子王朝、马汉,在一群翻舞着开封盘鼓的鼓手们的簇拥下,来到游人跟前。“包公”煞有其事的展开徽宗皇帝的黄缎圣旨。向游人昭告,为天下子民尽得欢颜,特恩准清明上河园开园娱众。感情我们花钱进这园子还得皇上开恩了。

古朴的园门“吱呀呀”地缓缓打开,一个历史断面的缩影,随阵阵清风古韵扑面而来。汴河上碧波荡漾,华丽的画舫与渔家小舟穿梭于波光粼粼的河面,包公带着衙差乘上大轿开始了汴州城里的巡查断案,民间杂耍艺人散落于各个广场酒楼、街头巷尾之间,各自拉开了架势,“呵呵!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一口地道的豫腔豫调,几声“叮噹”锣镲之音,传统的耍猴技艺逗人捧腹,惊险的吞剑喷火绝活更让人目瞪口呆。

这边厢,员外高宅大院的楼上“咣当当!”锣声震天,引得游人云集,却原来是豪门王员外择黄道吉日,欲为小女抛绣球选佳婿,大小姐款款碎步,颦笑之间,百媚顿生,让楼下众多“张生”、“花痴”翘首以盼;那路上,俊俏的民女拦住“包青天”哭诉喊冤,因涉及皇亲国戚,又着实令老包费了一番思量。

沿着青石小道信步而游,跨虹桥,登善门,游趣园,“平湖观鱼锦鲤欢,东京斗鸡博彩盛”,一路的繁华景致,令人兴趣盎然。欣赏了北宋“汴州四宝”,织抒、年画、官瓷、汴绣,巧夺天工的技艺,让人不禁惊叹宋时古人手工之精巧,糖人、泥人、剪纸等民间工艺的表演,更是吸引游人和孩子们稀奇的目光。

想来,那日最搞笑的事,莫过于亲历了一次“高仿真”的北宋科举考试了。当我等一行转至科考馆时,正好遇上一日一度的“大宋科考”。朝廷特派一名资深老太监亲任“总监官”,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颤巍巍来到众多“莘莘学子”面前,未曾开言,那副“阴盛阳衰”的衰样早已让人忍俊不禁,而后由小太监扯着“鸭公”嗓子宣读“大宋科考律”,来者志愿报名,即日赴京城应试。

这时候,随行的朋友不由分说的把“本公子”推搡上台,同时上来一名小伙和一个姑娘,入闱者一律换穿宋服,入考席,捉狼毫,像模像样。首先是闭卷初试,对着几道简单的宋朝历史知识按对错打钩叉,结果三人全部通过。接下为口答复赛,当问至我“南宋大奸臣是谁?”我稍加思索回答了“秦桧”,而小伙因答题有误被淘汰出局,最后,唯剩下一路闯关的那姑娘与我同场PK。

就在我势在必夺之际,没曾想,“老太监”朝令夕改,竟采取“石头、剪子、布”一锤定音,结果,“本公子”手背,被那姑娘一剪定乾坤,最终落了个探花,那“娘子”却在披红挂彩、三叩九拜中,兴高采烈地做起了“女状元郎”,虽是游戏,玩笑之后却别有一番情趣!

游园惊梦,却在离别时分,生于今时,不免生发众多感叹。一叹无张大师之丹青妙笔,极致渲染东京盛景,二叹无王勃之才情逸致,尽抒汴州余韵。还记得当年北宋因金人入侵,“两帝”被掠,南宋偏安杭州府后,不思国恨家仇,却在一种极度地苟且和颓废中,延续着汴州的奢华烟云,一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说明南宋王朝的昏庸无能,同时也印证了汴州旧都的盛极一时。

如此体味隔世繁华,细品大宋文化,其恍然若梦的飘渺,如入画卷,梦回千年。一幅长卷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当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商贾云集、都市繁华、万民安逸的景象,在今日盛世复兴中得以栩栩再现,真是让人感慨万端。

那幅历史的轴卷,通过现实的演绎,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隧道中恍惚交错,怀思古之幽情,感尘世之变迁,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开封依旧在,汴州已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