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足球、实力足球与中国足球

(2006-06-17 20:38:45)
分类: 绿茵走笔

   
    一开始,我对这个论调产生过怀疑,起码巴西、阿根廷非G8成员,而他们进入世界杯的四强乃至夺得冠军的记录绝对不是由GDP所决定的。是的,过去作为第三世界拉美国家的巴西、阿根廷人的夺冠确实是凭真材实料,在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拉美国家相对的平静,使他们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延续着他们足球狂欢,涌现出了一批贝利、马拉多纳级的足球天才,哪个时候他们踢的是相对纯粹的足球。
   
    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发现足球运动所迸发出的巨大核能,内心并无多少兴趣的美国人依靠他们的影响和财力,一度把贝利、贝肯鲍尔请到了美国半职业的宇宙队,开始了美国足球的“西部大开发”,但美国人附庸风雅的行为很快被“世界警察”的霸权责任所拖累,虽然他们有健全的市场体系,但没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他们有强烈的开发欲望,却没有深厚的足球文化积淀,美国最终没有成为足球淘金者的天堂。
   
    而在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人,早已抚平二战的沧桑,而把足球当作一种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的新舞台,在七十、八十年代,全力以赴地把职业足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颠峰。今天的欧洲,用他们构筑的先进足球文化,用他们丰厚钞票的诱惑,用他们合理的赛程赛制和高妙的市场开发,汇集了世界上前百强俱乐部的大多数,也搜罗了世界上几乎全部身价最高的球星。
   
    看到本届世界杯强弱分明的状况,你会发现,一支没有多少球员在国外豪门俱乐部或是五大联赛踢球的球队,其结局是悲惨的。且不说多哥因为教练工资和比赛奖金问题,未曾开赛就先乱了阵脚。即便是乌克兰这样拥有舍瓦这样一流巨星的球队,也因个人能力与整体实力的悬殊,被西班牙斗牛士们左一刀右一刀如疱丁解牛般的杀得鲜血淋漓。
   
    在巴西和阿根廷,他们的职业联赛虽然依然疯狂,但真正的球星稍加成长便要“远嫁它乡”,平常他们也难得一见,只是回国家队比赛时才能一睹风采。巴西、阿根廷人对足球的热爱,就像中国多少父母希望儿女们能够托福一样充满期盼。他们很好的实践着“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教导,重点抓好青少年基础教育,而深造成材、扬名立万的任务便成了人家的事。
   
    多少人在足球运动中改变了命运,最早体现在南美球员身上,而今天非洲、亚洲球员作为新兴力量,也开始在豪门中有了一席之地。韩国的朴再星既是说明,但总体上亚非球队还是“乌克兰现象”的翻版,类似于中国男篮的“姚明现象”,有了NBA巨星姚明任何一支球队也不敢轻视,没有姚明,战韩国太极虎也经常看出一身冷汗。
   
    与中国足球的捉襟见肘相比,日本、韩国人在今天的亚洲算是有钱的主,他们敢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今天威风扫地却又牛皮烘烘的中国足球所不能比拟的。没有了东道主之利,韩国人力战“贫穷而多余的哥哥”,技术上并无多大优势,胜利之本依然是那种“红魔精神”。而日本人的失利,我看更多在于心态,几十年“脱亚入欧”,又是“G8成员”,历来恃强欺弱的日本人对于“亚洲新贵”,自然要拿出一幅“老大”的派头,他们在对澳大利亚的比赛在一球在手之后,有点“胜似闲庭散步”的感觉,以为一切在他们掌控之中,结果他们忘了澳大利亚人的老祖宗是比他们逞强更早、霸气更足的“日不落帝国”,亚洲足球格局在颠覆中。
   
    有人说,澳大利亚的加入对中国足球是灾难,我不认为如此。鲁迅曾经说过:看一流小说的作者,最多只能成为二流作家。中国足球如果不多与高手过招,只会“窝里横”,那就永远走不出去。看到德国世界杯如火如荼,看到左右邻舍各有作为,而我们最多是在赛前“陪太子读读书”,作为13亿人的泱泱大国球迷,心里很不是滋味。而我们的足协在干吗,本来中国足球异常落后,需要笨鸟先飞,而足协考察国奥队洋帅大半年,动辄跟人家摆谱,可心里就是没谱,有那么多次去欧洲的费用,你把希丁克这样的名帅生拖硬拽来不就得了,还有那支“糙哥”国家队,我就纳闷为什么要用朱广沪这样的土帅,我觉得有时候“土帅洋帅利弊之争”非常幼稚可笑,你平时不请洋帅来帮你打底子,找感觉,又怎么可能奢谈冲出亚洲。
   
    看着别人在尽情分享世界杯盛宴,我们却还在官场体制中研究研究,但有一点却是积极的,那就是去德国看世界杯,足协大员和俱乐部老板们个个兴趣盎然。又回到中国的官场体制上,官员和老板们谈观感感慨万千,慷慨激昂,回来后却是“外甥打灯笼——一切照旧”。世界足坛正在书写一个又一个神话,而中国足球却永远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