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风暴》:让俺咬牙切齿呲牙裂嘴

标签:
娱乐龙卷风剧作影片比尔 |
分类: 影视评论 |
在看美国大片《不惧风暴》时,如果有一台照相机或摄像机放在俺面前,一定会记录下俺咬牙切齿呲牙裂嘴的表情……印象中,有过为影片中人担心着急的时候,但,象看本片时那样长时间多次进入电影情境,为片中人的命运手心出汗面孔变形,这还是第一次。
距离1996年美国大片《龙卷风》18年了,再次看到“龙卷风”肆虐美国大地,阵势更大,强度更高,自是更加触目惊心。拜越来越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所赐,本片特技无疑更上一层楼,想象力无与伦比:大型客机被吹上了天;漏油起火形成“火龙卷风”;一所高中被痍为平地……
开片情节依然“好莱坞”,三分钟夺人眼球,4位高中生被“龙卷风”夜袭身亡,“龙卷风”连拔灯杆的“奇景”让他们措手不及,形象地揭开“龙卷风”的凶恶面貌,也为此后更强大的“龙卷风”埋下伏笔。
主题仍是亲情,借片中高中生兄弟拍摄视频作时间胶囊为机,将“龙卷风”前后的普通人访谈作为对比,强化“珍惜亲情”的重要性。也借视频拍摄这一元素结构全剧,推动剧情,将故事片“伪装”成记录片,突出“纪实”效果。
与《龙卷风》相似的是,《不惧风暴》也是以“追风者”作主角,但不同的是,本片中的“追风者”已经不单以科学研究为目标,而是有明确的商业目的,企图以视频点击量等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男主曾经是《指环王》中的主要角色,女主是美剧《越狱》女一号。他们的表演亲切朴实,没有过多装饰,像邻居一样带我们入戏。
《不惧风暴》在有的影院已经下线,大家抓紧时间去看看。
当然,也可以对比着看看1996年美国大片《龙卷风》,还有俺对该片的评论:该向《龙卷风》学点啥。
《龙卷风》视频http://tv.sohu.com/20120210/n334378787.shtml?vfm=bdvtx#frp=v.baidu.com/v
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连续成功在于他的启发意识,而他的启发意识绝不仅仅表现在电影技巧上。他的作品往往渗透了一种能够唤醒人的潜意识的东西,它能帮助人们找回并且激发一些暂时模糊了的精神,从《外星人》到《侏罗纪公园》,从《辛德勒的名单》到当年席卷全球的《龙卷风》。天上地下人间,题材千变万化,此间融入的基调莫不如此。《龙卷风》之后,美国接连推出不少以自然灾难和恶劣天气为内容的影视节目和录像制作,其启发意义由此可见一斑。但我觉得,《龙卷风》对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来说启发点应该更多,起码其题材的选择和剧作的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电影最常见的是警匪动作片,好莱坞的电影人制作起这类影片来已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了,当这类表现人与人对抗的影片越来越难出新、出彩,观众的口味也越吊越高时,跳出这个思路,去大胆表现人与自然力之间发生的故事,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龙卷风》当年正是依仗这种新视点而卷起来的,而且,《龙卷风》不同于其他如《地震》、《海神号遇险记》(描写一艘正在地中海航行的八万吨级豪华客船遇到海啸,顷刻之间翻沉的情景)等被动承受的灾难片,它表现的是人类(科学家)主动去迎战自然灾害,探索其形成机理,以便人们今后能有效地加以防范、抗击,其切入点更与人们潜藏于内心的冒险精神相契合。当然,《龙卷风》没有停留在单纯地表现人与自然力的抗争上,影片也描写了主人公比尔等一群气象学家与剽窃了比尔的科学成果的另一群气象学家之间的较劲,用不多的镜头便刻划出宽容与狭隘、坦荡与自私性格特征鲜明的两类人,使整部影片显得饱满、厚实。相比之下,我国的历史片热至今高烧不退,我们的影视编导简直有点陷入历史泥淖难以自拔了。睁大眼睛看看,沸腾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变化值得影视编导去关注采写,也有许多象比尔一样向各种领域不懈进击的风流人物等着影视作品去表现,影视题材范围实在是广阔得很。历史不是不可以去发掘,但着眼于现在和未来,更是影视工作者们所应做的。
《龙卷风》在剧作方法上颇有独到之处。它选择了“龙卷风”这种视觉效果最为强烈的自然现象为表现对象实际上已成功了一半。为使剧作线索不显单一,编导便设计了两支探险队伍去追“风”,这样便同时有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两类不同的较量。为使影片中的科学成份随剧情自然流露,便安排了比尔的新情人、对龙卷风一无所知的医生美丽莎被卷进追“风”行动的情节,让美丽莎代替观众提问,灌输给观众一些有关龙卷风的常识,并让美丽莎代替观众表达对龙卷风的恐惧心理。如此,影片既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逃难式的紧张刺激,又将自然与人的命运作了相互观照,使得男女主人公携手走出了自然灾难和感情的困境这一象征意义对当代观众来说十分应景而又不难费解。这一切,对我们的影视编导应当有所震动,中国电影编剧方面的薄弱正说明了我们的影视编导对电影本体探索研究不够透彻,普遍缺乏将电影思维溶入剧作中的艺术功力。
但我们也相信,随着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艺术水平,更多地学习借鉴域外艺术,我们的电影也会越来越好看。不过,象《无极》这样混乱的,“好看”得花里胡哨无聊之极的学习借鉴,我看还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