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天鹅》:扯出心魔成就完美
2010仿佛是人格分裂电影年,先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禁闭岛》演绎了一个联邦警官的分裂;后有苏菲·玛索在《不要回头》中表现一个女作家的分裂;到了年底,娜塔丽·波特曼在《黑天鹅》中既演出了白天鹅的纯洁善良,又诠释出黑天鹅的邪恶媚惑,奉献了迄今为止她银幕上最出色的一次表演,美得心力交瘁,美得惊悚万分。
毫无疑问,娜塔丽·波特曼凭借在《黑天鹅》中的表演先后获得第68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和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是实至名归的。她把芭蕾舞女演员尼娜挣扎在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历程表现得层次分明。面临来自母亲的压力和对手的竞争,尼娜几近崩溃,与此同时,幻觉产生了:皮肤出血,酒里下药,同性之欢,砸碎镜子,刺死对手……与尼娜天使般面孔毫不相衬的种种由恐惧引发的恐怖举止,让我们陷入尼娜的真我与本我的泥潭难以自拔,当然,聪明的观众可以从娜塔丽·波特曼衣服颜色的转换,区分电影里哪些是真实的场景哪些是尼娜的幻觉,从而对其故事发展矛盾冲突有个明晰的认识。
讲述舞者自我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影片有看过不少,但大多也只限达到励志的高度,《黑天鹅》则将经典题材中的角色表现与人的心灵开掘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扯出心魔成就完美的典型形象,直抵人性,触及灵魂,既有同类电影的高度,更有同类电影所缺乏的深度。绝美的古典音乐,变幻的舞台造型,配角的绿叶陪衬,以及开放性的结局,造就了一部众所公认的优秀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