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10/07/1069954_201007022251221.jpg
《一球成名3》:备受争议终结篇
记得在看《一球成名1》时,心紧跟着片中足球跃动,血也随着跌宕故事奔涌,整个人被这个青春励志的影片所感染,并强烈期待第二部第三部电影的早日问世。满以为,有了第一部大获成功的良好基础,后面应该越拍越好才对,没想到,第二部剧情就平淡了许多,但至少还达到了及格。到了第三部,前两部的主角桑迪亚哥居然成了配角,剧本、摄影、表演、导演、灯光、服装、剪辑等各方面都和前两部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好象不是同一个系列三部曲似的,比赛场面也一点感觉不到世界杯作为世界最大体育盛事的那种万众山呼、热血沸腾,令人严重怀疑编剧和导演对足球的理解。
这个最具野心的足球电影系列以如此糟糕的故事收场,让许多影迷大失所望,网上一边倒地批评第三部太烂。不过,也有人力挺这部电影,认为少了那种励志和童话的成分,这部更接近现实:喧嚣过后终归平静,人生除了足球、啤酒外,还有死亡、失败……但是家庭永远是第一的。有人在属于自己光彩落幕的时候,找到生命最珍贵的部分;有些人想要为过去做补偿;而有些人要忍受找不回自己的阵痛。《一球成名3》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足球运动,尽管制作有失水准,但3个足球巨星的职业尾声,还是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个舞台上光彩一生,生命的不同阶段,有时需要像戏剧一样转换布景,转换舞台。
上文已发表于去年的《厦门晚报》
以下为俺四年前的旧作,同样刊于《厦门晚报》
《一球成名》:时尚的足球电影
美国电影一向喜欢塑造体现美国精神的美国英雄形象,唯独遇上足球,美国人有点没辙了。在足球场上,美国没有被人疯狂追捧、可以拿出来炫燿的著名球星,也没有值得骄傲的辉煌成就,这个英雄如何诞生?好莱坞毕竟是好莱坞,史前灭绝的恐龙也能使之在银幕复活栩栩如生,暴发星际大战的未来世界也能轻松搞定,区区一位足球英雄岂能把它难倒。在真正的世界杯即将上演之际,好莱坞端出了足球电影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球成名》,不甘寂寞地在银幕绿茵场上凑上一脚。
美国人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本土美国人大都只推崇美国式足球——橄榄球,而对足球有点不以为然,足球英雄就让给外来的美国人吧,于是墨西哥裔的桑迪亚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部足球电影的主角,但美国人即使如此,也还不忘小小地侮辱一下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在影片一开场就让桑迪亚哥及家人惊慌地钻过边界线上的铁丝网偷渡到美国,以此表现美国天堂般的诱惑向往和第三世界邻国的水深火热。不过,黑夜中紧张、惊险的偷渡场景还是挺符合美国影片三分种抓住观众的编剧原则,看到警灯闪烁,桑迪亚哥仍想冒险返回去捡滚落的足球,这也突显了男主角痴爱足球的性格特点,为之后的故事进展埋下了伏笔。
客观地说,《一球成名》是一部编、导、演俱佳的电影,从一开始,我就被其从容的叙事、动感的画面、流畅的镜头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所吸引,尽管我不算道地的球迷,但我仍然为桑迪亚哥的受挫而担忧,为桑迪亚哥的成功而激动,我牵挂着他的前途命运,关注着绿茵场上皮球的滚动,自始至终,竟很有点热血沸腾的意思,这是一种久违了的观影感觉,单凭这一点,我就要大声地为它赞一个。
桑迪亚哥无疑是幸运的,围绕着他的有虽不支持他踢球却仍为之而骄傲的父亲,有资助他跨出足球生涯第一步的奶奶,也有看好他的足球天赋的伯乐球探,有不断给他试训机会的球队教练、老板,更有扶持他甚至初时给他使绊最后却帮他说话成为得力搭挡的队友,绝对男主角在家庭和球队两个群体之间,象小草一样顽强地呼吸着、生长着,情感得到润泽,球技得到磨砺,人生得以丰富,最终的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网上查询,几乎所有关于《一球成名》的报道都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贝克汉姆、齐达内和劳尔三位足坛巨星在片中的聚首,其实,这三位球星只是在一间光线暗淡、人声嘈杂的酒吧里露了一小脸而已,而且还被人介绍说是繁忙的生意人,整部电影基本上不关小贝他们仨什么事。记得崔永元曾经在一个文化论坛上讲到,现在的大片都以明星作号召,或以“动用了多少头牛,多少头驴,多少头熊”为噱头,不如此便算不上大片。《一球成名》中的三球星扮演的是哪种角色,明眼人自可分辨,无需我多言。
《一球成名》作为足球电影三部曲的第一部,只讲到了桑迪亚哥所属球队出线打入欧洲杯,估计第二部第三部应该分别是桑迪亚哥在欧洲杯、世界杯上的拚搏鏖战,如此连续三集的超大规模在励志片史上是空前的,尽管可以预料到桑迪亚哥最终必定出人头地功成名就,但我们还是乐见这部融合了所有时尚电影元素的足球电影后两部续集一部比一部精彩好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