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聆听“厦门的声音”

(2009-12-29 00:59:03)
标签:

厦门的声音

大碟

最厦门

厦门晚报

郑青

文化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2/1069954_200912290036151.jpg

聆听“厦门的声音”


    11月28日厦门音乐广播16岁生日已过去一个月了,厦门音乐广播16周年年度大碟《厦门的声音》也首发一个月了。再不发博文,就跨年了。趁新拿到后来加
印的《厦门的声音》,咱就来瞧瞧这张年度大碟。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2/1069954_200912290044081.jpg

   

    厦门走出闽南,走出福建,走出中国,有三大里程碑:
    一是20多年前美国的宇宙火箭带着收录有闽南语的大碟飞向外太空;
    二是2008年厦门晚报社编写出版了《最厦门》,将最有厦门特点的吃喝玩乐的地方一网打尽;
    三就是这次厦门音乐广播16周年之际推出了年度大碟《厦门的声音》,它相当于一个听觉版的《最厦门》,也是一张厦门的声音名片。从“第八菜市场”的声音,到鼓浪屿岛上的钢琴声,《厦门的声音》把最典型的厦门声音都“装”了进去。
    这是俺在《厦门的声音》首发式上发言的开头部分的大意。呵呵。这自然是俺的个人意见,你完全可以不认同。
   
    天风海涛,海鸥鸣叫,闽南童谣唱起来。厦门的声音,开始一点一点地呈现:大船进港、白鹭振翅、夏蝉聒噪、南音绕梁,还有人字拖惬意的吧嗒声和海蛎煎焦香的滋滋响……这是第一张记录厦门、品味厦门、展示厦门的声音艺术大碟。
  在11月27日下午《厦门的声音》首发式上,CD总策划、厦门音乐广播总监张瑶介绍说,厦门的美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已经闻名遐迩,而用听觉的方式将厦门的美呈现还属首次。半年多来,厦门音乐广播的团队“扑”向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收录采集无数厦门原汁原味的声音,并经过精心后期制作,终于将这张声音大碟呈现在市民面前。
  厦门各界文化人评价,该专辑全景式地呈现了厦门这座城市的形、神、韵。分析人士认为,这个专辑具有一种静的品质,一是需要静下心来听,二是这是厦门音乐广播静下心、沉住气,精益求精打造出的一个重磅作品。它第一次从听觉的角度,复合了厦门的丰富生活体验,用声音刻画出厦门的城市性格和独特韵味,堪称“厦门声音名片”。
  整张专辑分为“引子”、“夏”、“海”、“营平”、“鼓浪屿”、“厦大”、“岛之缘”、“慢之城”、“尾声”等九大章节。从自然环境到标志地到人文特质,层层推进,全景展示。
   
    为什么俺要大力推广这张大碟呢?
    因为《厦门的声音》中收录了俺的一段文字,道出了俺心目中的厦门印象,当然是极少的一方面而已。与俺同时道出“心中的厦门”的还有另外8位厦门人士,他们都是厦门各界先锋人物。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2/1069954_200912290056131.jpg


   

   俺的原始文字如下,《厦门的声音》收录时有删节:
    我是1992年来到厦门的,一晃已经17年了,应该算是个老厦门了吧,从1993年厦门开始快速建设发展以来,这一段的历程我都是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了的,厦门的马路越造越宽,厦门的房子越造越高,厦门获得的国家级、国际级的荣誉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诗意盎然的小岛城里生活真的是很舒服很写意,我们看到,这些年来厦门发生了许多很有趣的置换,比如,原来在中山路一带居住的老厦门市民,随着老市区的改造,逐渐搬到了城乡结合部一带,而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外来的新厦门人,反而住在了市中心一带;还有,随着鼓浪屿旅游的发展,鼓浪屿的原住民不断地搬离,岛上的居民外来人口比例越来越高,商业和文化的气息此涨彼落。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使得闽南本土文化的空间在缩小,孩子们都不会讲闽南话了,厦禾路改造后街道两旁的骑楼也不见了,即使再有也不是原来那个味儿了,这使我有时候感到很是失落,我经常会怀念93年以前厦门的那种风味,那种人文,那时空气多清新啊。现在,厦门的人和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迫使我们要造更多的房子,造更宽的马路,人工的东西与日俱增,也就使得自然的、原生态的东西日渐减少,空气质量也不如以往了,不过,这是建设发展历程当中必然要遭遇到,要面临的,只要我们对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就有信心对厦门的建设发展进行不断的修正完善。
    在刚来厦门时,我一直不理解厦门人怎么老是自己夸厦门好,后来我自己也变得和他们一样了,到外地出差没几天就急着想回来,可见,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对厦门的认同感都非常高,说明厦门的人文自然环境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了这样一种热爱,我相信,厦门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因为,大家是把厦门真正当成自己的家来看待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家呢?不过,其他一些内地城市近几年也发展很快,与沿海城市的差距在接近在缩小,厦门不可以躺在过去的成绩里睡大觉,必须要不断努力,继续加油。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9/12/1069954_200912290042191.jpg

     这张专辑的特约撰稿人是厦门晚报《尚城周刊》编辑郑青(笔名青气球)。一年前,厦门晚报《尚城周刊》推出第一本深入解读厦门的风尚搜索读本《最厦门》,受到市民热捧。而今年,作为该书编辑之一的郑青受厦门音乐广播之邀担任《厦门的声音》大碟的策划及撰稿工作,这也是她本人的一次跨界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