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燃烧弹》:用爱化解仇恨

(2009-09-13 16:29:29)
标签:

燃烧弹

女主角

恐怖袭击事件

英国伦敦

娱乐

分类: 影视评论

《燃烧弹》:用爱化解仇恨

《燃烧弹》:用爱化解仇恨

 

    两天前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8周年纪念日。那些受难者的家属在默默地纪念自己的亲人,心中的苦痛难以言说。

    在虚拟的电影世界里,英国伦敦阿森纳足球场也发生过一次恐怖袭击事件,那也是难以用一“爱”或“恨” 来界定的。

     英国伦敦,女主角将帅哥记者带回家,正在激情之时,阿森纳足球场发生爆炸,女主角的丈夫和儿子在爆炸中死去,从此,女主角陷入对儿子的深深思念不可自拔……女导演沙朗·马奎尔继《BJ单身日记》之后拍出了这部《燃烧弹》,从一个平民,一个女性,一个受害者家属的视角展现了恐怖事件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在众多反映恐怖主义的电影之中,《燃烧弹》别具一格,它表达了对恐怖主义的另外一种态度,没有像别的影片一样寻求以暴制暴,而是让女主角将心比心,以爱来化解仇恨。当恐怖分子的儿子被警察围困时,她勇敢地阻挡了警察的子弹,救下了杀子仇人的儿子;她给拉登所写的信中说得最多的仍然是一个“爱”字,尽管这封信永远也寄不出去。爱,在女主角的心中,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痛,也是一种生存下去的希望。我们从那位恐怖分子儿子的眼神中看到了这样一种爱的光芒,我们从女主角再次诞下的新生儿身上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除了女主角个人心理历程的展示,影片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民众生命和国家政治的取舍,据那位记者调查发现,原来警方在这场爆炸发生前已接到情报,但是为了所谓的更高的利益,警方保持了沉默……用小众的牺牲换来大众的安宁是否符合人伦法理,这个命题从来不曾停止过争论,一部电影当然也不可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不过,从女主角回忆母亲关于伦敦轰炸的记忆的片段看来,虚构影像与真实历史相勾连,还是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影片的历史底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