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寨潘长江厦门“造”

(2008-12-22 19:08:48)
标签:

电视

东北话

深圳卫视

山寨

潘长江

厦门

娱乐

分类: 走近名人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5391ZSRh.jpg

2006年12月摄于仙岳山

山寨潘长江厦门“造”


人物名片
    杨光,贵州遵义人,生于1973年。他主持过厦门大大小小的社区活动近千场,是闽南地区颇有名气的主持人。2006年在深圳卫视举行的“全国笑星模仿秀”中他以模仿潘长江获得最佳模仿奖,参加过福建东南卫视的“开心明星脸”;2007年担任厦门市“首届模仿秀大赛”的嘉宾评委、厦门市第三届元宵美食文化节的主持兼表演嘉宾等,目前以表演为职业,有人称他是“闽南版潘长江”。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4171iYog.jpg

小品:《明星包装》

学校晚会没有他演的小品,同学们就急了  
   “真像!”见到传说中的潘长江模仿者杨光时,不禁暗暗感叹。一张简直就是潘长江克隆出来的脸,和潘长江一样“浓缩就是精华”的1米60的身高,典型的寸板头型前面还留有一撮头发,不说别的,光这长相、打扮就足以以假乱真了。接下来的采访闲聊,更是频频被他搞笑、诙谐的语言逗得不行,“跟真的潘长江还真有得一拼。”
    杨光从小性格就活泼外向,喜欢看热闹,更喜欢表演,因此,在学校他一直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学校晚会的活跃分子,“全校的学生都认识我,可以算是个风云人物了。”一旦没有他演的小品,同学们就会急了,“怎么没看到杨光啊?”杨光乐呵呵地讲着小时候的趣事。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4421KgHA.jpg

搞笑喜剧:《举起手来》


   “我中专学的是美术专业,在画画方面也很有天赋。”杨光颇自豪地说,当时看到什么他大体都能画个八分像,不过,因为画画最需要“砸”钱,家里当时又穷,毕业后的杨光只能选择在老家做点小生意,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他放弃这些爱好,偶尔的空余时间他也会做些婚介主持的兼职,很快,他以幽默搞笑的主持风格,博得一阵阵掌声。就这样,打拼了十年,他有了积蓄,便把钱投入开食品厂,但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市场也不怎么好,不久工厂倒闭了,十年的辛苦付诸东流,而此时,他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2002年12月1日,负债累累的杨光,带着几百块钱和一颗破碎的心来到厦门,重新寻找他人生的际遇。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好好打工,“只要一个月能挣三千元就很满足了。”但是因为临近过年,加上没文凭,个子矮,杨光找工作处处碰壁,一直到一个月后,他才在厦门一家婚介公司上班,作客户服务。“在那里我碰到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他是同安人,是我服务的会员,我们很聊得来。”原来,当杨光说出自己将来也想开婚介公司的想法时,那位会员立马表示愿意帮助他,“当时是他出钱,其他的事情都由我负责。反响还不错。”没多久,他们便拥有了三家分公司,“因为步子迈得太快了,管理不过来,一年后我辞职了。”杨光强调说,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因为他怀念站在舞台上那种尽情表演,跟观众互动,逗得台下哈哈大笑,自己也快乐的感觉。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4301aesy.jpg

深圳卫视小品:《相亲》

剪个寸板头后,大伙都以为“潘长江”来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只有94斤,太瘦了,而且头发很长,根本没人说我像潘长江。”杨光说,刚来厦门时也没人说他像。“由于天气太热了,我就把头发剪短,在主持时突然有观众说我很像潘长江。”自从改变发型后,说他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杨光笑着跟记者讲起他遇到的一些尴尬故事。有一次杨光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旁边一男一女说的话全被他听到,女的信誓旦旦说:“这个人肯定是潘长江!”男的也语气坚定:“不可能,肯定不是潘长江,潘长江是大明星啊,怎么可能会坐公交车。”女的反驳道:“也就只有潘长江这个明星才会坐公交车,没有别人了。”“我用余光感觉到和我坐在一起的一个男的可能因为好奇,慢慢转过头来看我,我也慢慢转过头去,结果那男的有点不好意思地又慢慢把头转回去,然后我也不便发表什么,慢慢的又把头转向窗户一边,结果,那男的又慢慢地转过头来看我,就这样转来转去,觉得挺可乐的,心里憋着不好意思笑出来。”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4231IwtI.jpg

小品《真情》


    还有一次杨光从禾祥东的一家面馆经过,当时已经距离这家店四五十米了,里面的厨师跑出来喊:“潘长江!?”那语气听起来犹豫不决,好象既想喊又不想喊,既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潘长江,又怕认错人喊错了,既想认识一下又不太想让人知道是他在喊。“这样的趣事遇到太多了,自己也慢慢的习惯了,一般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回过头,跟他笑一笑点一下头,让他知道我不是潘长江。”
    说的人多了,慢慢的杨光也有感觉了,觉得自己像了。其实,不光外表像,他的风趣幽默一点也不逊色于潘长江。他主持的节目,现场气氛自然热烈火爆,“因为只要这张‘潘长江的脸’抬出去,节目还没开始,现场观众就已经在笑了。”加上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让观众都很开心,与观众零距离交流,爆笑掌声更是不断。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4361bYTe.jpg

模仿卓别林

琢磨潘长江作品,光东北话就练了两年
    要模仿潘长江就得先了解潘长江的风格。杨光买来所有潘长江的碟片,他很有动作天赋,潘长江的肢体语言他一看就会,难就难在说东北话,要知道贵州人要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一个字一个字地学,扎下去,一学就是两年。”为了学好东北话,杨光把碟片反复看反复学,“光是《过河》就看了有近两百遍。”他随即现场给我来上一段:“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妹妹对面唱着一支甜甜的歌……”听得我哈哈大笑。东北话的进步让杨光模仿起潘长江更有自信更神韵十足了。因为自己的天赋加努力,2006年杨光第一次跟全国观众见面,他参加深圳卫视的“全国笑星模仿秀”夺得了最佳模仿奖。
   自此,“潘长江”名声大振。他主持、表演的出场费也从原来的一场100元,到现在一场3000-5000元。“收入是质的飞跃,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杨光说,这是他出名后最直接的影响。现在杨光全国各地演出,当别人问他这样会不会很辛苦时,他语气肯定地说,“一点都不辛苦,相反很充实,因为做的是喜欢做的事。”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45217s2t.jpg

反串老太太


走出名人光环,他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作品
    当然,模仿者只能是罩着某个模仿的明星的光环生存,如果没有自己的风格,接下去的路仍然艰辛。“我已经不太愿意去参加模仿秀之类的节目了,要跳出潘长江的名人光环,自己要有所创新。”杨光拿出一张自己的名片,上面印有他演出扮演的各个照片,他指着上面的名字告诉我:“你看,如果我侧重于模仿,那么潘长江的名字肯定要醒目。但是现在潘长江的字小,杨光的字大,所以说我现在主要已不是模仿潘长江,而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作品。”他说,在他全国巡回演出的珍藏版DVD里收藏的只有《过河》是潘长江的作品,其他的都是自己的创作。“有搞笑反串:《双簧表演》、卓别林模仿秀:《快乐理发师》、搞笑情景剧:《举起手来》、搞笑哑剧:《村长盖章》和现场搞笑:《明星包装》。”
    如今,杨光已重新组合了新家庭,并且夫妻同台演出,他还把老家的儿子接到厦门来,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回想这6年来,自己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拥有的一切,杨光真情地说;“感谢厦门,厦门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曾丽英)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4591yqvs.jpg

 东北二人转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50511oxk.jpg

最近的演出一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51715Pp3.jpg

最近的演出二

http://att.xmnn.cn/blog/2008/12/168_200812221838001Sfq3.jpg

最近的演出三

山寨潘长江厦门“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