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 |
分类: 厦门的脸 |
“到厦门园博园里的闽台岛,先要经过迁想桥,过了桥,便是厦门园--嘉园,园外的花圃上,种植着漂亮的鲜花,其中就有厦门市花——三角梅。运用嫁接的技术,三角梅的分支上开着绚丽但又颜色不一的花朵,向人们表达着由衷的欢迎。嘉园,运用了现代化的材料和工艺,结合了传统建筑的样式,呈现出深刻活泼的美丽,而园内以水体为中心,建筑植物环于四周,并且与园外美丽的花朵结合成一体,体现了厦门这座古老的海滨水城不仅美丽,而且历史悠远,无时不刻都在对世界展现着自己的科技、人文……”这是一位网友在厦门园博园游记中所写的一段文字,虽然写得不是特别到位,但也还是点出了厦门园基本的设计特色。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5B.gif
9月29日,由我牵线搭桥的两位厦门园设计者李立新、唐洪流与厦门电视台《沟通》栏目记者林娜、小李走进了厦门园博园,到厦门园现场进行了实地采访。
厦门园位于闽台岛东南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两面临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为厦门在宋代被称为“嘉禾屿”,又称“嘉禾里”,因此厦门园又称为嘉园。嘉园的布局方式以中部自然景观(岛和水面)为中心,东西两组建筑为基本点布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厦门海滨城市风貌的缩影:古朴的闽南民居、海(水)、沙滩(卵石滩)、岩石(球状花岗石)、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木,还有榕树、大王椰、散尾葵等亚热带地域性植物。欣赏过朴实无华的三角梅,听着悠扬的《鼓浪屿之波》,你可以移步到茶廊品啜厦门的功夫茶,也可以到几个主展厅看看书画和漆线雕。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5E.gif
厦门园以“新时代,新园林”为主题。由曲线的钢构大厝、直线的闽南烟炙红墙和半透明的玻璃构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地域建筑景观,搭配以水面、小岛、岩石、石艺、小花、漆线雕、亭子以及多彩的三角梅等构成的地域自然景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开放、半开放、庭院等多层次的丰富空间形式。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5D.gif
江西籍的李立新(上图右)、唐洪流(上图左)两位设计师本科都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并于同一年考取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1991年又同时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在厦门园现场,两位设计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该园的设计思想。不听不知道,听了才明白,这不大的一个园林建筑竟有那么多的设计奥妙。
两位设计师对园博园厦门园-嘉园的设计思想概括如下:
厦门园地块东南两面环水,西临金门园,北枕水溪,视线开阔并具有良好的水岸景观。厦门园在规划布局上汲取闽南地区大厝“三间张”及闽南庭院的特点,以主辅展厅、门厅(茶厅)为主体,形成以水院为中心的半围合开放式合院格局,东开西合。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5C.gif
厦门园建筑小品以与自然协调为原则,在保证规划功能结构及景观绿化完整的前提下,既有鲜明个性,又低调含蓄,力求与环境融为一体,并时刻紧扣本次园博会的“传承与发展”这个主题。在此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建筑小品的设计追求“少就是多”的艺术风格,在继承闽南传统红砖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力求做到小型、简洁、轻盈、通透、自然、美观、现代,同时又具有闽南风情。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0.gif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5F.gif
建筑空间上让“实”与“虚”的玻璃墙游弋于建筑之间、穿插于建筑空间之中,利用墙的“开”与“合”达到室内外空间环境有机融合的目的,充分体现现代园林小品的场所特征。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2.gif
建筑立面在充分利用轻钢构筑而成的大小不一、虚实相间的“框景”处理手法基础上,配以屋面管型铝材堵头仿传统瓦当、红色烟炙砖墙面镶嵌现代白鹭腾飞浮雕等细部做法,使整个立面既井井有条,又富于变化、赋予内涵,立面色彩以暖红色为主色调,闽南红色烟炙砖与轻钢的深蓝灰色互为映衬,适当点缀的泉州白花岗岩石饰件,又在热烈中带点质朴,营造出闽南特有的“雅、俗”的园林艺术氛围。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3.gif
在建筑造型上,对闽南建筑的大壁牵手规、坡屋顶举折、燕尾脊、镜面墙、石漏窗等处理手法进行提炼、抽象化并加以运用,辅以现代H型轻钢、管型铝材、仿木铝格栅、透明玻璃、夹绢玻璃等材料,使建筑既能反映现代建筑简约的艺术风格特点,又能充分体现闽南建筑的情境与韵味。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4.gif
在西北向巧妙地将园博园标志杏林阁通过借景手法“借”入园中,并映于涟漪水面之上,给人以乐趣。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5.gif
厦门园绿化景观融自然、人工为一体,在园中,天然的岩石与人造的卵石滩交相成趣,密植的树木与开阔的自然草坪相映成辉。园中的植物配置以充分体现厦门地方特色为原则,乔木以凤凰木(市树)、榕树为主树种,灌木以市花三角梅为主。在大乔木的衬托下,树桩、盆景、花架、花钵上三角梅与水边上的三角梅、水面上的水生植物更加悦目。不同花期的大花乔木、常绿灌木、花灌木、草本花卉植物合理配置,使厦门园在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能呈现独特的魅力。据介绍,厦门园的绿化部分是由厦门市园林规划设计院陈宏伟等设计的。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6.gif
主辅展厅及门厅(茶厅)间穿插若干围合、半围合小庭院,以灵活的步道穿行其间,“步移景移”,既增加了空间层次,又达到了丰富空间内涵的目的,创造了“小中见大”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意境。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7.gif
燕尾脊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1.gif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9.gif
把外面的景框进来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A.gif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B.gif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C.gif
原本设计成横条石,在施工中听取工人的意见后改成了现在的竖条石,显得更大气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D.gif
古老的笔筒树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E.gif
这里的奥妙你看出来了吗?由于玻璃墙反射的作用,一实一虚刚好构成一个完整的门框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6F.gif
墙面也是错落有致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70.gif
阳光从仿木铝格栅透进来,光影随时辰不同而变化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71.gif
四角四边亭看上去却象是多角多边亭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72.gif
主展厅
http://blog.xmnn.cn/images/article/00/00/C2/73.gif
李立新,男,1967年5月生,江西景德镇人。1988年7月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2月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12月至今在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任教。现为副教授、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学术专长: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
厦门白鹭洲东公园――筼筜书院设计
厦门园博园厦门园设计
厦门白鹭洲白鹭女神广场及白鹭洲公园环境景观设计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环境景观总体及环境景观设计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风雨球场、游泳池、运动场建筑设计
厦门大学博士及博士后公寓建筑设计
华厦职业学院图书馆、办公楼建筑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