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视评论 |
1990年岁末,电视剧《渴望》播出时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令人记忆犹新,没想到这部剧现在还在各个电视台播出,如四川卫视就在作五集连播。而被误认为是《渴望》续集、同样由“王沪生”孙松和“刘慧芳”张凯丽主演的电视剧《非亲兄弟》也在各台播出,12月11日广西卫视还将重播。可见,这种集亲情、爱情、友情为一体的情感剧长期以来都很受观众欢迎的。《渴望》主题歌《好人一生平安》至今传唱不衰,两年前,我在报上举办了一次“我最喜爱的电视剧主题歌”评选活动,《好人一生平安》仅次于《暗香》名列第二。
当年《渴望》播出时,我还在南昌工作,天天看《渴望》,耳朵里边灌满了北京话,结果那些天自己说话都常带儿化音,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何不模仿北京话来点评一下剧中的各个主要人物呢?于是,我这个南方人硬是凭那一点可怜的语言感觉,写下了几篇人物点评,在《南昌晚报》上作了连载。现在读起来,当然是显得幼稚了,但回顾一下,以这样的方式来写剧评,还是挺有意思的。大家不要笑话哦。
《渴望》人物评点(1)
王亚茹:一种偏执
王亚茹:一种偏执
您猜怎么着,一见到王亚茹,我就觉得气儿不顺,按理是不应该这样,想想王亚茹在动乱年月遭的那些个罪,尤其是丢了宝贝女儿,够让人掬一捧同情之泪的啦,可她楞是叫我们同情不起来,这里边儿的原因是明摆着的,那就是王亚茹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傲慢与偏见实在让人受不了。瞧她一口一个“小市民”、“没文化”,不说多喽,连对人起码的一点尊重和信任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她有什么修养呢,谁都有个自尊不是。亏得慧芳们气量大,不去斤斤计较这点得失,嘴长在人家身上,人家爱说说去,不过这又恰恰反衬了亚茹的心眼儿小。读书人的那种“万般皆下品”的成见自古就有,发展到王亚茹这儿成了十足的刻薄,不但瞧不起一般的平头百姓,而且对自己的弟媳都常常要侮辱一番。说她有爱心吧,确实有,女儿丢了,也心疼得不得了。可在对待小芳的问题上,她的“爱”心着实值得可疑。人说,爱情有时会产生一些失意情绪,有的由于初踏人生之路就遇到挫折,结果导致以凡事往坏处想的方式来对抗更大的挫折,总是生活在幻灭和冷眼旁观的人生状态之中。我看王亚茹就很典型,这类人注重别人对她的期望,而不选择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以至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假如王亚茹知道正是由于自己指手划脚干预别人的生活而把一个好端端的家搞得鸡犬不宁,她会不会感到不安呢?我看不会.因为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着顽固的“偏执”核心而进行的。她有一套自己的变了态的心理判断原则和行为规范。甭管对谁,她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歉疚,而她要求起人来,是连一点宽容精神都没有的。作为我国第一部室内电视剧,首先拿王亚茹这种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清高劲儿来开涮,这里面是否包含了较深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反醒意识,很难说.不过有一点很明白,那就是王亚茹这个人见人厌的“偏执狂”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她简直把我们都气坏了。
前一篇:《魔术师》:在奇幻的表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