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沟通》 ——闲话博客(上)

(2006-04-07 08:32:47)
分类: 杂七杂八
   《沟通》 ——闲话博客(上)
 
录制时间:2006年3月27日下午13:30-15:30
录制地点:厦门广电中心250平米演播厅
播出时间:2006年4月4日厦视一套、二套
主持人:陈玲
嘉宾:厦门南洋学院副董事长  潘恒曦
      网络博客研究学者  杨雁
 
        主持人:各位好, 欢迎收看《沟通》。描述社会全景,聚焦民生热点。欢迎和我们交流,与嘉宾互动,共同探讨, 自  由沟通。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现象开始产生并为大众所熟悉,先是各式各样的门户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紧接着又刮起了BBS风潮,与此同时,即时通讯工具像QQ 、MSN也开始大行其道。那么到了今天,博客又成了网络世界的新宠儿,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博客、 说博客, 甚至自己在写博客,这当中啊,不仅有普通的网友,更不乏各界社会名流和圈内的明星。有人说呢,博客正走向生活, 走向大众,那么究竟什么是博客?博客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本期《沟通》节目我们特地请来了两位嘉宾来和我们聊聊博客以及博客背后的文化现象。今天邀请到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我们的博客研究学者杨雁。杨雁,欢迎你的光临。
        杨雁:主持人好 ,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嘉宾是我们厦门南洋学院的副董事长潘恒曦,潘董,同样欢迎您的光临。
        潘恒曦:主持人好 ,观众朋友好。
        主持人:好 ,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 两位专家光临现场,跟我们谈论这样一个非常热的现象。说到热 ,现在网络里
面更多的人是在谈论博客和说博客 ,写博客。我知道 ,我们的杨雁是中国第一位专职从事博客以及相关现象的研究者,且被人戏称是“中国第一博导”。在节目的一开始我们请“中国第一博导”杨博导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博客,到底怎么来定义它。
        杨雁:博客它是英文Blog的译音,实际上博客的产生应该说是从有了互联网以后就产生的,不过说到专门的博客门户网
站,一般都会认为是从博客门户网站的产生才产生的。中国的博客大概是在2002年的时候由方兴东 、王进秀他们建立了中国的博客网站以后进入中国的。
        主持人:其实简单地说博客就是网络日志对不对?
        杨雁:对。
        主持人:以前一般写日记就是自己写,然后什么时候特别的拿来看一看当年我怎么样,自己来跟自己进行一些交流。但
是现在有了博客之后,是更多地把自己的一些可以说是隐私部分,甚至可以和大家公开来分享的部分一起来曝光,我们来一起沟通 ,一起来了解。那么在这里想问一下我们的潘董,博客最初产生的一个环境背景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
        潘恒曦:我想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网友他希望通过一种很好的平台来表现自己,来抒发自己,所以有人称博客也是叫“
网上的读者文摘”,这样就是给普通人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我想是基于这样一个基础,所以博客在最近两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杨博导也是说了其实在我们(国内)这是2002年才开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一个关注,那么在此之前
曾经这个博客它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它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历史背景的对吗?
        杨雁:对。就象网络最早的发源地还是美国一样。当时的时候就是美国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那个绯闻案是被美国一个新
闻媒体的记者知道的,他当时是想发在他们的报纸上面,在传统的主流媒体当中报道的,可是被他们主编砍下来了,他就在自己的博客上面发表,当时就引起很大的轰动。再一个事件就是“911事件”。当时就在飞机上的一个乘客当飞机被劫持以后呢,那个乘客就马上拿出他的笔记本电脑,就在它的博客里面把这个事件第一时间传送给大家。在博客里面,在我们国家发展以来当时2002年进来以后,一直都是比较小众化的,它是一些IT界的精英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一直到2003年的时候“木子美事件”,然后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然后呢博客也就被大众所知道了。特别在去年就是到2005年的时候,新浪给名人集体开博以后那影响就更大了。
        主持人:的确,现在好像真的博客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好像很多人每天包括我基本上是很懒的一
种人,不太上网,顶多有时候上网也就看点新闻什么的,每天也都要看一看这些人点击量怎么样了,据说那个人也不错也看看怎么样,虽然自己不写。但是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光看而且自己来写而且在评论, 不停地在发表,那么现在好像真的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现在有人说,哎 ,你博了没有?还有就是你有开博客没有啊?你写博客了没有啊?然后你看了没有啊?在这里想问一下两位嘉宾,现在在网络当中铺天盖地的写博客的人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刚才说了木子美我们已经知道了,其他大概是什么样的人?
        杨雁:现在基本是“博客大众化元年”,我觉得现在写博客的基本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号召力影响最大的还是应该说是
那些名人,这个名人里面包括文化界的、教育界的、 甚至财富圈的,还有那些明星,以新浪的徐静蕾为代表吧。
        主持人:现在坐头把交椅就是她了
        杨雁:对啊,甚至现在还在博客界流传一句话叫做“古有徐侠客 今有徐博客”。
        主持人:对呀,老徐同志现在热得是一塌糊涂。老徐同志好像以往拍电影也风光过,然后呢,演而优则导做了导演也挺
风光,现在她的风光再次火爆2005, 2006火爆了是因为老徐博客的火爆嘛。
         杨雁:博客火爆以后给她带来相当大的人气,可以说广告商也盯上她了,因为她带来的(网络点击的)流量再加上各种
媒体的这种推波助澜的报道使她越来越火, 火上加火。
主持人:我不知道我们的潘董您怎么看?有人说博客你凭什么那么火啊?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呀?
        潘恒曦:我想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所以无论是名人也好,还是我们普通人也好,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都希望得
到别人的注意,尤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呢在这样一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来写博客,在博客上充分的表达自己,我想这个是博客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人家说现在写博客不是一种写作方式而是一种生存方式。
        杨雁:因为博客在生活中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实在太多了,不写博客的人,你是不知道博客的感受的。
主持人:我就不太知道。那它到底为什么这么火?
        杨雁:你就说郑渊洁他的感受吧,郑渊洁就说,就是现在很多的报纸给我预约的稿子我都觉得没兴趣,博客是一分钱没
有的,免费的吧, 我在上面写,但是我还觉得每天还离不开它 ,上瘾了。然后你再看潘石屹吧,那么大的一个房地产商,他会到哪种程度,就是他到广州去开会,然后他会在吃饭的时间,躲到卫生间里面去打电话写博客。
        主持人:他不光自己写,还撺掇着洪晃也写,非要写“前夫和馒头的故事”,弄得陈凯歌导演极其不爽啊,就是说现在
陈凯歌遇到最大挑战就是来自于博客。另外潘董呢 ,您觉得?
        潘恒曦:我觉得是这样。
        主持人:您写的上瘾吗?
        潘恒曦:我现在还没开始。
        主持人:呀 这还有和我一样的还没开始 。
        潘恒曦:但是我很多朋友已经在不断地问你有没有开博啊,我说我快了,这充分说明一个现象,这种社会的发展 ,科技
的进步,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个博客也是一样,它应该说是除了以往的网上沟通方式以外的一种最火爆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最适合我们的普通大众,无论你是明星也好,还是普通人也好,如果你博客的点击量上去了,你受到的关注就一样可以上去,所以呢,明星可以靠它的人气,原来已有的人气可以得到大众的关注,那我想我们普通人也一样,如果说我们的博客受到别人的阅读,得到别人的关注,我们一样可以出名,什么木子美像芙蓉姐姐啊像这些网络的名人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手段红起来。
        主持人:那么问一下杨雁啊,你写博客的时间有多长了?然后点击率怎么样?从中获得极大的这种满足感成就
感了没有?
        杨雁:博客原来也有写过,但是我当时定位就是写自己的心情了,也不公开的,所以也没有往点击率这方面想,点击率
是很低的,纯粹的个人日记。后来很多的名人在新浪开博,觉得那是一个学习的空间,可以从里面得到很多的知识,还有一个和我原来研究的一个课题有关,那就是我原来不是研究这个青少年上网戒除网瘾的问题吗?我发现写博客以后随着点击率的增加,还有对写博客的这些学生的一个追踪调查,我发现写博客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潘董也说到,大众对博客举双手赞成,不光是名人也好 ,普通大众也好,你都有一方天地自我展示,但是就点击率来讲,你刚才说过,更多的还是在名人方面,他们的点击率会更高一点,最早出现的是木子美,木子美是靠写博客出了名。那么现在一种现象是,什么名人来写博客,从写博客出名到因名人去写博客,这样一种文化现象的转化两位怎么看?
        潘恒曦:其实你点击量高与不高,还是看你博客的内容,还是看你写的东西能不能让别人去分享。无论是个人的感受也
好,还是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也好,还是看你写博客的这个内容。名人本身原来名气就大,那么受到的关注也就很大,普通人也没关系,只要我写的东西得到别人的共鸣,只要我写的东西能够得到社会正面的评价,我相信他们的点击量也一样会上去,只不过呢,一开始可能没有人知道,但是慢慢地他的点击量也会上去了。在新浪的百万博客榜里面也有几位原来是普通的人,后来他们也成为了百万博客榜里面的一员,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毕竟还是占少数,我们这前60多位的都是名人。我们现在看一看前三名,是在两会期间我看的,第一是徐静蕾,第二韩寒,第三就是郭敬明,还有小丫也在上面。
         主持人:李冰冰的也很高也很不错啊。那么我这里还想请我们杨老师给我们说说,从这个写博出名到名人写博这个现象
你的看法是?
        杨雁: 因为普通人他平时的时候没有话语权,如果他的文章不够好的话(点击量)也很难上去,或者是他的思想很激进
也很难上普通媒体,所以这个博客是自己的空间啊,他就可以通过博客充分的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才华,就提供了这个空间,所以当时的时候,特别是木子美现象嘛,她上面的内容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管大家说对她褒贬如何,她是一个新兴的现象,就是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话语权,然后通过这个就把博客带到大众的眼前。名人开博主要我觉得还是要归功于新浪,新浪也是一种商业的炒作 ,新浪的副主编陈彤就说过,他们把名人拉进去开博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流量,也就是点击率。后来我们博客里面就有这样的说法,“点击率是万恶之首”。就是说这个点击率是大家没办法不关注的,就像我 ,我开了博客,我也会每天打开,先看一看我的点击率提高了多少,有多少人来看了我的博客。
        主持人:这就跟我们电视台办节目是一定要看收视率是一样的,就说这个高,哎 ,这节目不错,怎么样啊,是一种满足
感,还有就是,这怎么回事啊,最近收视率低了,这节目该怎么抓,这广告该怎么抓,这一系列的问题就由此而产生, 是不是?
        杨雁:是。
 

《沟通》 <wbr>——闲话博客(上)

杨雁、陈玲、潘恒曦在厦门电视台《沟通》节目现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