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人格魅力 感觉意犹未尽——看电影《一轮明月》

(2005-12-13 11:03:03)
分类: 影视评论
感受人格魅力 <wbr>感觉意犹未尽——看电影《一轮明月》
                       我与濮存昕的合影       
 
       看片之前,一直担心这部特殊人物、特殊题材的影片宗教味会不会太浓,随后想影片都已通过电影局审查了,自己的担心应属多余,但还是料不到影片会把这个问题处理得这么漂亮。编导没有把弘一大师出家前后的人生截然割裂开来,而是用他一生始终忧国忧民、救国爱国这条主线贯穿全片,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弘一大师伟大崇高的人格魅力,令人深深地思考应怎么做人、做事。
       影片前半部分,编导充分地展现了李叔同为中国近代文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其中,用大量笔墨刻画了他求学东洋、演戏赈灾、致力教育、培养人才。尤其令人动容的是,李叔同用音乐的形式,自弹自唱祭奠亡母,既打破规例惊世骇俗,又承续了传统的“孝”字为先,这与他此后投身佛界修身养性依然“念佛不忘救国”是一脉相承的。影片后半部分,编导在描写弘一大师闭关修律、弘扬佛法的基础上,着重表现了他时刻关注民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一面,把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祖国存亡紧紧相连,弘一大师的崇高品格由此而得到巨大升华。
       李叔同为何出家,至今仍是一个谜,影片如何表现是一个难题,编导很聪明地避实就虚,通过李叔同挚友夏沔<无三点水>尊偶提“断食”,启悟李叔同身体力行,打更僧人从窗前走过,敲更声渐渐化为僧人在敲木鱼,画外女声的无字歌仿佛是李叔同心中被某种精神力量的召唤激起的共鸣,弘一大师的前后半生的过渡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完成了,非常可信,非常艺术。
       西湖三潭印月的一场戏恐怕是弘一大师前后半生的分水岭,弘一与日本籍太太雪子分乘两艘小船渐渐靠拢,雪子喊:“叔同”,弘一答:“请叫我弘一”。雪子问:“什么是爱?”弘一答:“爱就是慈悲。”……看到这段明显虚构的但又感觉合情合理的画面,心内五味杂陈,鼻子一酸,泪水差点夺眶而出。我不知为何如此感伤。看片后第二天,当面求教于濮存昕,他答说,“爱就是慈悲”这句话可大可小,既可抽象也可以很具体。慈悲不仅对别人,同时也要对自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是很远的,人与自己的内心也同样存在着距离。我们时时处处都要持有一颗慈悲之心,那样,才会让自己和他人更容易感受到爱……也许是饰演弘一大师带来的影响,濮存昕的解释很是有着哲理空灵的意味,我似乎听懂了,又似乎并不完全理解。
      103分钟的影片看完,感觉意犹未尽,猛然想起,自己曾亲历现场的在厦门南普陀寺拍摄的一场戏不在影片里,在那场戏里,弘一大师在倾盆大雨中手撑破伞,严厉批评一位私拿红包的小学僧,不怒自威,给人强大的震慑力。随即请教该片导演路奇,他说由于影片容量有限,有30多分钟的戏未剪入片中,许多震聋发聩的场面遗憾地不能与观众见面。
    细细一想,电影工作者也真不容易,尽职尽责尽心地去做了,但人们并不能看到全部。同样的道理,一部影片是无法全面表现弘一大师一生的,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来书写这位一代文化巨匠、佛学大师,让他的崇高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361004      厦门广播电视报社      张国锋)

        声明: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