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举办DV艺术节,我觉得策划这个活动的编辑很有眼光,他看到了厦门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看到了鹭岛年轻群体对DV的蠢蠢欲动,更看到了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的DV的商业价值,你瞧,全球最大的数码影音生产厂家松下不就闻风而动、兴致勃勃地掺和进来了吗。
知道一些大城市DV很流行,但集中观看那么多部厦大学生的DV作品和西方DV作品还真是第一次,每部短至一分钟里所展现的道路指示线、墙根下茫然的外来打工者、舞者的影子、荡秋千的男子等画面让我想起了现代舞和20世纪二十年代先锋派创作的实验电影。
先说现代舞之于DV。现代舞突破了古典芭蕾的框框,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始终保持着活跃易变的特性,舞蹈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什么东西,只是给观众一种启示,观众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进作品里去,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可能对同一舞蹈会有不同的理解。DV也是这样,它所追求的“非情节化”、“非戏剧化”也使之拥有了多义的特性,一件作品不是由创作者独自完成,而是由观众一起完成的。比如画面是仰摄的高楼、画外音是沉重的呼吸声那部作品,即让我联想到城市空间的狭小、城市环境的恶劣和城市生活的窘迫。
再说先锋派电影之于DV。先锋派电影注重最大限度地挖掘电影中非叙述因素的可能性,对他们来说,电影不是用来讲故事,而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感受,表现他们的情绪,或者仅仅是表现活动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比如著名的《主题与变奏》、《对角线交响乐》和《第二十一号节奏》等影片。DV在这方面与先锋派如出一辙,同样强调心理时空和心理结构,推崇自由的想象世界和梦幻世界,以及由此达到诗的意境;刻意追求银幕的造型世界,对画面和音响的运动节奏精益求精;随处可见象征、隐喻、对比等电影修辞手法……在他们并不完美的镜头剪辑和声画表达中,我们感应到了他们对电影表现的强烈热爱和深入探索。尽管DV没有明显的故事,没有精美细致的画面,注定难以摆脱“小众”圈子,但它对生活独具特色的观察和表达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坚信,正如先锋派电影为后来的电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灵活的DV也将大大地拓展电影画面造型的表现力,为普通人投身电影事业鼓起更大的勇气,燃起更高的热情。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