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永元忘了给我打电话

(2005-11-28 22:01:05)
分类: 走近名人
       崔永元出书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几年来名人出书热浪滚滚,也该着小崔出手了。
      我的文章被崔永元收到他的书里了,这很有点奇……也不奇怪,因为我夸他了。
       崔永元的新书名叫《不过如此》,19元一本,第一次印刷就是30万的数,够气派,如果对崔永元和《实话实说》节目没信心,出版社可是不敢这么豁出去,崔永元的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一点都没想到我的文章会出现在这本书里,书店的朋友给我打九折,让我把书买回家,我象当年捧读“老三篇”一样认真地一字一句一页一页读下去,笑着读完崔永元在来自天津为三个儿子张罗房子无怨无悔的孙大嫂面前遭遇尴尬,翻到118页,一个熟悉的题目跃入眼帘“崔永元给孟子打了个电话”,再一瞅,自己的名字也赫然印在旁边,当时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咋回事儿这是?我记得,这篇文章发表在1998年11月18日《厦门广播电视报》第一版上,评的是崔永元为说错一句古语的作者而向观众公开认错的事,赞扬了他的谦虚、真诚和机趣独特的认错方式。文章发表后,我当即便给崔永元寄去了一份,没想到……
       说起来,我与崔永元也挺有缘份的。同是1963年出生,他比我大三个月。虽然他学的是新闻,我学的是工科,但大学毕业后都先后干过报纸、广播、电视。连父亲都曾是军人,母亲辛劳操持一家子,小时候都在农村呆过,都有一个女儿,从小喜欢看电影和小人书也很相似。还有,崔永元最喜欢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大连、厦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过厦门?
       话题还是回到书上。正如崔永元自己所写的“读熟人的书就象听他说话”,读崔永元的这本《不过如此》,也跟看他主持节目一样,读到什么样的字句,我的眼前便会浮现他的什么表情,有时是一本正经,有时是故作正经;有时是真诚的、善良的微笑,有时是设下话语陷阱的坏笑……反正,每一个小章节中,崔永元都会安几道坎儿——不管是大家公认的幽默还是某些人认为的卖弄——让读者停下脚步咂摸片刻。崔永元以自己说话的方式写下了这本书,没有冗长的句子,没有沉重的哲理,对生活、事业的思考全部化解在了不动声色的口语般的叙述当中,使得人们读起这本书来象看《实话实说》节目一样——不累。
       不客气地说,崔永元的这本书各个章节风格并不一致,全书大部体现永元风格,少数过于严肃(正经)或过于随便,具体来讲,前面三分之一无甚意思,后面三分之二越读越有味。从书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从小就不安分的崔永元;读到了一个嘴角常挂着嘲弄人的坏笑又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崔永元;读到了一个自嘲而不自恋肯于公开认错自我批评的崔永元——不过如此。
       把我的文章收入自己的书中,这我应称之为崔哥的小子至今没跟我打个招呼。我想,也许他作为节目制片人、策划者、主持人,确实是太忙了,加上刚出了本畅销书,得四处签名售书,肯定连给我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有朋友说,崔永元不经允许,又不注明文章出处,这是侵犯版权,告他去。我说,可别,我可不想让人说我想出名想疯了,我的这篇文章不就是一页半的篇幅吗,能搭着名人的书“风行”全国,我偷乐还来不及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