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片子。我自己看了几遍,之后,我把它推荐给朋友们,并且和他们一起看。在这部关于美丽与丑陋、爱与嫉妒、诱惑与成长的故事里,一定有一些地方触动了我们,带来了我们内心的某种隐秘的忧伤,持久的疼痛。一个朋友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是的,它以一种缓慢、不动声色的方式,就这样把我们最柔软的部分,轻轻击中。
莫尼卡-贝鲁奇饰演的玛琳娜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当整个意大利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西西里岛的小镇上的人们,却因为玛琳娜美丽的存在而忽略了一切。玛琳娜就是他们的生活。然而美丽是有罪的。男人们垂涎于她的美色,期待着她出现的时刻,他们在一切公开的场合谈论她,想象她的肉体被占有的景象;女人们则用了最恶毒的词语表达她们的嫉妒、害怕和诅咒。13岁的少年雷纳托在成人世界里感觉到这一切,同样的,他的内心滋生了对于玛琳娜肉体的渴望与幻想。不同的地方在于,雷纳托坚持认为,玛琳娜是美丽的女神,不应当被诅咒,不应当被流言蜚语、平庸的生活、丑陋的人性所毁灭。于是,13岁的少年一方面跟踪她,偷窥她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惩罚那些侵犯她的男人,那些诅咒她的女人。
然而相对于喧嚣的人性,雷纳托的反抗虚弱不堪,也许只与他内心的成长有关。他绝望的看见,由于战争,由于不断滋生的流言,还由于男人们强大的权力,美丽的玛琳娜正在逐渐变成沉默的,任由宰割的羔羊,西西里岛的居民们拒绝给她食物和工作,剥夺了她的一切生存的机会;她必须要依赖于堕落和出卖肉体才能苟活下去,她开始发出无耻、放荡的大笑,他甚至把自己卖给德国人。美丽破碎,幻想沦为肉体的纯粹气味,雷纳托在妓院对于玛琳娜的一次占有成为美丽变为平庸的标志,而战争结束之后,西西里岛的居民们在大街上对于玛琳娜肉体和精神的肆意蹂躏,则是美丽消逝的无奈挽歌。
有人说,这个浪漫悲剧的产生最大的原因是战争,是战争使得玛莲娜的美丽成了悲剧的源头,从而揭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理扭曲,进而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原本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到最后,玛莲娜的一个微笑,一句“你好”,冰释了所有前嫌,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苏时,我不禁想,究竟是什么促使了这一切的发生?人性中到底隐藏了些什么?究竟是战争造就了它,还是战争仅仅是它的一个催化剂而已?
其实真正的罪恶不是战争,而是世俗的嫉妒,群体的嫉妒。任何群体的嫉妒都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尽管最后人们看似宽容地原谅了玛莲娜,但世俗的力量依然存在,只是用所谓的“宽容”来炫耀它的胜利罢了。只有通过那个男孩的眼睛才能看到世俗的丑恶。
凭什么让人们原谅玛莲娜?凭什么让他们可以高高在上地摆出宽容的姿态?你们难道不觉得自始至终都是玛莲娜在宽容着这个社会吗?所以,我不认为这部片子是在刻意地表达对战争的控诉,而是通过战争曝光人性的丑陋。
从丑的人性的角度出发,有时候觉得人真的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存在。人群沸腾的瞬间,在愚昧和麻木之外,给人的是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惊骇。这使得单纯的美之外或者之内,有了一层异常的瑕疵,我甚至想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面,没有人性之美可言,充其量是“真”,真实的人性。
整部电影,从开头洋溢着听起来很轻快的音乐,到最后玛琳娜回到西西里小镇众人有点做作的平静,让我觉得一切好像都在某些东西的笼罩之内。战争结束了,人们回归到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可是幸福被谁拥有了呢?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这是人性的悲剧。因为归根到底,摧毁美好东西的动力源头,是人的本性。
按照悲喜剧的划分,我不知道这是部什么性质的电影。其实在一般的电影里面,玛琳娜完全可以死去,以成全一部浪漫主义的悲剧电影。可是电影末尾玛琳娜远去的背影,竟然透露着新生活的气息。当然,面对一段伤心的过去,不再高贵的美丽,纵然是新的生活,心里衍生的也不是欣喜,而是来自深处的或浓或淡的惆怅。或是为了一段散场的故事,或是为了一个新的未知的故事,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错误和过去。
对着人性,多说一句都显得残忍。而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悲哀地找到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