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寄诸弟书》

(2018-05-12 13:30:23)
标签:

王阳明

文化

《寄诸弟书》

杂谈

分类: 王阳明心学

《寄诸弟书》

  屡得弟辈书,皆有悔悟奋发,喜慰无尽!但不知弟辈果出于诚心乎?亦谩为之说云尔。 (译文:经常收到兄弟们的书信,信中都有悔过自悟而奋发向上理想,我非常高兴欣慰!只是不知道兄弟们是否出于诚心?还是欺骗我而这样说。)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译文:良知光明,明亮如白天的太阳,没有有错误而不能自己知道的。一念改正错误,立即就得知良知。人谁能没有错误呢?改正错误是最可贵的)
  蘧伯玉,大贤也,惟曰“欲寡其过而未能”。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 “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而已。人皆曰:“人非尧舜,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其相授受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彼其自以为人心之惟危也,则其心亦与人同耳。危即过也,惟其兢兢业业,尝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执厥中”而免于过。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吾近来实见此学有用力处,但为平日习染深痼,克治欠勇,故切切预为弟辈言之。毋使亦如吾之习染既深,而后克治之难也。(译文:蘧伯玉是一位大贤人,还说:“想少一点过失都不能办到”。成汤、孔子,是大圣人,也还说“改正错误不要吝惜”“没有什么大错”罢了。人们都说“人不是尧舜,怎么没有错误呢?”这也是沿袭下的说法,不是真知晓尧舜的想法。若尧舜的想法而自认为自己没有错误,也就不能成为圣人了。真正亲自传授的话是说“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微妙的,做事要精到纯正,真诚的保持中庸。”他自以为人心是危险的,则他的心也和普通人的心是一样的。危就是误,只有兢兢业业,再加“精一”的功夫,这样才能“真正的保持中庸”而避免犯错误。古代圣贤常常发现自己的错误而改正错误,所以能够不犯错误,并是他们的心真的与人心不一样。“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能够看到自已的错误,然后能改正,这便是功夫。我近来真的看到这才是学问的关键地方,但是平时因为犯错积累太久,克除毅力又不足,所以才切切实实的想提前告诉你们兄弟们。不要也象我一样犯错积累太久,然后想除去就比较难了。“)
  人方少时,精神意气既足鼓舞,而身家之累尚未切心,故用力颇易。迨其渐长,世累日深,而精神意气亦日渐以减,然能汲汲奋志于学,则犹尚可有为。至于四十五十,即如下山之日,渐以微灭,不复可挽矣。故孔子云:“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又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吾亦近来实见此病,故亦切切预为弟辈言之。宜及时勉力,毋使过时而徒悔也。(译文:人正当年轻之时,精气神是很充沛的,而世俗之弊还没有痛切到心里,所以用功很容易。等随年龄的逐渐增长,世俗之弊每天加深,而精气神亦一天天的减退,如果能急切的立志于学,则还可以有所作为。等到四十五十后,就如夕阳西下,渐渐的熄灭,就再也不能挽回了。所以孔子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又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我亦最近真实的看到了此种病症,故也真真切切为兄弟们说这些。好在及时勉力,不要使过其时只能后悔了。)

(水平有限,仅供参考,提出意见,相互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南赣乡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