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映象。十年

(2014-11-13 01:41:41)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54101133jw1em8qk8mo5sj20u00i0q4a.jpg

还是说说今晚这场《云南映象》十周年纪念演出。

我其实是怀着追忆人生的心态,一定要看这次《云南映象》十周年的纪念演出的。熟悉我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我记者生涯的第一个正式的采访对象就是杨丽萍老师,当时她正在准备《云南映象》在京的首演。如今十年过去了,杨老师又带着《云南映象》回到北京,尽管这一次她自己只唱不跳,但作为我最尊敬的一位艺术家的一个人生坐标,同时也是我自己的一个人生坐标,它都值得我在此时用心观望。

我还记得十年前杨老师跟我说起这部《云南映象》时,说到这个戏里所有的演员,都来自云南的田间地头,第一次走上这么大的正式的舞台;也说到为了筹钱办成这个演出,她第一次愿意接了一个商业广告(方太厨具),也同意了出演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中的梅超风,,,,说到太多的初心。我想那时的《云南映象》,最宝贵最亮眼的,就是这份初心吧,原始而质朴的初心,演员们在台上的每一唱一动,都透着本初的真诚与努力,第二幕《大地》开场,一声清亮激越的吟哦中,三十个花腰少女从保利舞台的地底下骤然升起,整齐而婉转的海菜腔齐刷刷地唱响全场,那时我的眼泪刷地一下就迸出来了。

今晚一进场我就在期待着这样的瞬间。许是因为国家大剧院与保利剧院设置的问题,这次的海菜腔改成了演员在暗场时直接上台准备好了,视觉上自然就少了十年前那种蓦然间一跃而起的排山倒海式的冲击感。十年后少女们的声音也不如十年前那样整齐了,明显的听出了参差,但海菜腔实在太美太勾人,婉转至中间的部分,我终于还是感受到了眼际的湿润。十年前的演员,那时的虾嘎还无人知识,现如今也算是名满天下的著名舞者了,其他演员也已经经验满满,顺理成章了,熟练到闭着眼都能知道哪该起哪该落了,而我自己心里何尝又不是该演到哪儿该唱什么了全都了然于胸了?少了陌生感,自然也少了因未知而自然勃发的冲动与专注,原来不曾关注到的破绽便有时间和心性一一品见了。

顶替杨丽萍老师领衔主演的杨舞,应该是杨老师悉心栽培的弟子,技术上无可挑剔,几可乱真。但我是从她亮相的第一个瞬间就断定她不是杨丽萍,至少现在不是,主要是她的脸上,少了杨丽萍那种天生而生自然与所有人拉开距离的圣洁感,一张脸上清晰可见一些沉重与硬生,这使得她即使穿上特别的服饰仍然没有清晰地彰显出自己领衔的气场和身份。当然这也怪不得杨舞,毕竟几十年才出了一个杨丽萍,全中国舞蹈界几十年来也只出来了一个杨丽萍,杨舞才几年啊?假以时日,拭目以待吧。

但经验和熟练当然不是坏事,而我们苦苦修炼自身不都是为了获得这种经验和熟练吗?经历了十年修炼的《云南映象》,已经成了蜚声国际的中国名牌,升级版的演出也更加讲究,这依然不掩饰它主体仍如十年前首演那时一样焕发着土地与生命原始而生腾的力道与厚重,一样的情趣盎然,一样的美仑美奂。《朝圣》那一幕,当黑的藏袍,红的绸巾在漫天飞纷扬的白的雪花中热烈翻跃,那样的醒目,那样的沸腾,我也又一次感受到如同十年前一模一样的圣洁与庄重,那种如参拜自己心中理想的仪式感又一次在心中肃然而起,仿佛又看到自己为什么而来,也清楚地看到,十年前的那些让自己肃然而起神圣感的东西,还在那里,在自以为用十年的时间已经看惯了一切看低了所有再不会拿任何东西当真的今天,又一次在心里激荡起珍而重之的感觉……

《云南映象》,十年,进剧场前,我在揣测,我还能看到几分十年前的云南,几分十年前的映象,出剧场后,我估算不出先前的揣测对了几分,但显然已经看到了几分十年前的我自己。http://ww1/large/54101133jw1em8qm9e0ssj20hs0q8mz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