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1
(2012-09-09 23:20:21)
标签: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教案江西楷体宋体标志的应用 |
分类: 红山人陈立 |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年级 六年级
授课
复习
考试
总计
说明:1、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在整个学期内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
一、本学期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与教材分析
(一)学期目标
我们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学会把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
6、训练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能运用线条、颜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8、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二)教材分析
本年级的美术教材大多以动手能力为主,以符合现代少年儿童成长为特征的教育教学。初步学习素描,掌握素描基础技法,进一步加强造型能力。进一步学习标志设计,增强设计制作能力。
教学难点
1.利用卡纸、纸壳及其它废旧物品进行立体构成制作。
2.欣赏古今经典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油画棒、广告颜料表现郊区、城市风景。
4.巧妙创意,运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对称与均衡等组合,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绘图软件进行电脑绘画。
二、
六年级学生想象能力极为丰富,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这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构图、上都有自己独特见解,但也有不足之处:
1、
2、
3、
4、
1、认真备课、上课。
2、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4、拓展教学思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研教改专题
1、专题
2、目标、要求:
通过学生对剪纸的深入学习,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剪纸的自信心,养成学习剪纸的"耐心"、欣赏剪纸佳作的"细心"、品评剪纸作品的"诚心"的良好习惯。
3、具体计划与实施:
(一)、益智、启美,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二)、感受、熏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唤醒学生感知能力 。 2.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3.熏陶学生鉴赏能力。
(三)团结、合作、参与、分享,促进学生审美发展
1.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艺术潜能。2.鼓励审美,提升学生艺术表达。
3.立意创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周次 |
内 |
第一周 |
第一课《难忘的艺术形象》欣赏 |
第二周 |
第二课《多彩的郊外风光》绘画 |
第三周 |
第三课《亮丽的城市景观》绘画 |
第四周 |
第四课《有趣的影像》(一)造型 |
第五周 |
第五课《有趣的影像》(二)造型 |
第六周 |
第六课《标志的应用》设计 |
第七周 |
第六课《标志的应用》设计 |
第八周 |
第七课《文字的联想》设计 |
第九周 |
第七课《文字的联想》设计 |
第十周 |
第八课《 吉祥物》手工 |
第十一周 |
第九课《星火燎原》连环画、漫画 |
第十二周 |
第十课《简练的结构素描》绘画 |
第十三周 |
第十课《简练的结构素描》绘画 |
第十四周 |
第十课《简练的结构素描》绘画 |
第十五周 |
第十一课《多样的立体造型》手工 |
第十六周 |
第十二课《电脑绘画》(一)绘画 |
第十七周 |
第十三课《电脑绘画》(一)绘画 |
第十八周 |
第十四课《名楼名园》线描画 |
第十九周 |
第十五课《古桥古塔》线描画 |
第二十周 |
第十六课《和平小使者》设计 |
第二十一周 |
第十七课校本课《剪纸》 |
第二十二周 |
作业评比 |
第一课 《难忘的艺术形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外著名建筑、雕塑、绘画,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经典艺术的特色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思想感情。
2.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通过了解这些难忘的艺术形象,培养和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美好追求。
2课时
二、教学过程:图文欣赏
|
|
|
|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葬,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高级军吏俑,又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画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民族友好的历史见证。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大昭寺。作者的表现技巧纯熟。勾线圆转流畅,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人物栩栩如生,设色浓重,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
|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画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顾闳中(910---980),五代南唐画院画家。江南人,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为古代人物画杰作。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未得公认。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藏于北京故宫
|
|
|
第一课 《多彩的郊外风光》
1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过程:
|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
蓝色或其他的颜色,
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
|
1 .回答问题:
2 .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
3 .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田园风光》,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
4 .为《田园风光》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
5 .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
四、小结: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
六、师巡视指导,并针对普遍问题及时解决。
七、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
第三课 《亮丽的城市景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写生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色彩的能力。
教学准备:表现物体明暗、冷暖的色彩挂图。水彩画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盘、盛水瓶)、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欣赏、指导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色彩的明度:
1、观察、引导: 放一组透明的杯子(5—6个),以一种色相为基调,逐个地加入白色颜料,使之有规律地变亮。 提问:
(1)你能观察到杯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吗?
(2)老师是如何使之变化的呢?
(3)想想如果在杯子里逐个的加入黑色,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师:在一种颜色里,逐渐的加入黑色或者是白色,那么色彩的明度就会发生变化,这里的明度是:色彩的明亮程度的意思。
3、比较:这里有3张明度渐变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张?为什么?学生回答:喜欢第一张,因为第二张色彩渐变过于跳跃,第三张颜色过于缓慢。第一张给人的层次感很强,看起来很舒服。
二、学习色彩的纯度:
2、我们知道明度是颜色明亮的程度的意思。那纯度呢?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是色彩的纯净的程度。
3、哪些颜色是最纯净的色彩呢?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都是最鲜艳纯净的色彩。那么究竟加入什么颜色会使它们的纯度改变呢?师:你们知道黑色加白色会变成什么颜色吗?教师示范:黑加白学生:变成了灰色 师:对的,在纯色里加入这种由黑色和白色调配成的灰色,那么原来很纯的颜色就变的不纯了。
4、当然除了加入灰色会使颜色的纯度改变之外,一种颜色加入它的对比色,也会使得它的纯度发生改变。
5、出示色环,大致了解对比色。如果对对比色还不是很了解的话,我们可以加入灰色进行练习,对比色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逐渐掌握。
第二课时
一、欣赏一幅城市风景画
二、指导如何画城市风景画要学会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某种感受和体验。如观察一组楼群,可感觉到层叠交错、造型各异的建筑物的稳定、坚实和力量,以及变幻无穷的光和色的明暗虚实、华艳淡雅。
在绘画的过程中接触多种绘画材料和表现形式,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3、根据实际给画做具体的渲染。
|
第四、五课
教学目标:
|
谈话导入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
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画片?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题、创作方法等。
走进摄影艺术,更进一步地来了解摄影艺术。
板书课题:摄影艺术欣赏
学生欣赏。学生评价。
|
初步感受摄影作品:欣赏摄影作品学习摄影知识:
1、介绍小知识:
(1)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摄于1825年,。
出示人像摄影:
教师生活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这张照片是一张人像摄影作品。
(2)摄影艺术按题材划分,有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生活摄影及广告摄影等。
2、欣赏摄影作品:(课本摄影作品)
提出要求:认真欣赏6、7页作品,想一想,课本中的照片属于哪一类摄影题材?
小游戏:抢答。
|
学生欣赏。
学生评述。
学生欣赏。
学生评价。学习观察摄影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摄影作品,对摄影作品有初步感受,学习摄影作品的分类。
|
(1)出示《开国大典》候波
研究1:哪幅作品更贴近主题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构图和拍摄的角度上进行欣赏。
(2)对比欣赏:
学生评述:培养学生评述的能力。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教育。
学生展示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
|
|
欣赏----评价-----评价----欣赏。
巩固摄影知识,培养欣赏、评述能力。
课后知识延伸:教师展示风景摄影作品。
要求学生:海南有众多旅游胜地,组织
一次师生热带摄影作品展。
进行知识的延伸学习。
板书设计: 3、摄影艺术欣赏
题材、动 态、构图、角度
|
第六课 《标志的应用》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说明及教学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字、自选图形知识制作班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汇报,还有最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自我激励,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班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标志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特点的标志应用(交通标志、安全标志、商标标志、电视台标志),产生联想,然后适时与学生共同总结标志设计的三种构成方式:图形、文字、图文结合。
二、1、提出本课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
2、提供参考样式:让学生参考几个班徽形象设计,给学生一个引导的方向,而不是让他们盲目的去创作。
3、师:为完成本课任务我们需要应用以下内容,现在以组为单位讨论这三个问题(五分钟):
1)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
3)组合图形
(以上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一、布置任务:上机实践,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设计:
●简:简洁简练,一目明了
●准:内容准确,有主题思想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符合大众审美情感
制作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二、发布作品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并讲解设计意图。
其他同学参照设计原则评价作品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评选出最喜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这一课我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目的已经实现了,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思考、多实践、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第七课 《字的联想》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文字的联想》是江西版第11册第15课内容。本课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但它区别于纯美术字教学,而是从灵活性、趣味性入手,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和“形意”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紧扣“联想”突出趣味性、应用性,将汉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后,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果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而缺乏兴趣。本课件主要抓住学生的视、听感官的直接感受,在教师及课件演示的指导下学习字的装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联想能力,让学生直接了解文字的结构与变化,营造轻松、愉悦、新奇感的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3.情感目标: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2、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五)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欣赏、讨论、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六)教学用具
1、教师:变字的动画课件,范作,电影、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2、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工具材料。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中国汉字的历史
1、游戏猜字: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神秘的文字,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出示山、目的象形文字)
师:你为什么这么猜呢?
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出示图片、对应的汉字)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些文字和生活中的图形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
2、教师介绍象形字的起源
师:我国出土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叫殷墟的地方,在那里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师: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如今的文字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它是最富有内涵的字,每个字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
3、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的联想》,将这些文字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象形文字演变的过程,知道文字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通过课件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引出课题。
(二)新授——学习联想方法
1、学习字义联想法
师:昨天有一个人托梦告诉钱老师说他练成了一套“变字大法”,你们想看看他是谁吗?(出示孙悟空出场动画)他就是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今天,孙悟空来到了我们美术课上,带我们一起去研究变字大法。
(1)、师:(出示“果”),看,孙悟空来到了花果山,它吹了一口仙气,果字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把木变成了一果树,书上还飞来了两只小鸟。)
师:原来是用香蕉的形状代替了其中的一些笔画。我们根据字的意思联想到许多相关的事物,用联想到的事物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或某个部分,这就叫做字义联想。(出示板书:字义联想)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景“孙悟空来到花果山,想吃水果——香蕉”,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孙悟空一起去研究变字大法,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初步学习利用字义联想变形的方法。
2、师:根据字义联想老师也变了几个小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1)、出示“油”,这是(油)字,看老师变了。(出示花生拼贴的)老师是怎么变的?(用三棵花生代替了三点水)这样更能清晰的表达这个字的意思,也许这里的油字强调了我是(花生油)
(2)、出示变体字"甜"。甜字有什么变化呢?用苹果代替了哪里?(甘中间的一横),甘是什么意思啊?(甜)
师:除了苹果甜,还有什么甜啊?可以用辣椒吗?(原来和文字相关的事物才可以用来装饰这个字,这才叫字的联想呀)
(3)、出示文字“菊”,再出示变体字“菊”。看,它是怎么变的?(用小菊花代替米字)我们除了可以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也可以代替文字的(某个部分)。
(4)、出示变体字“爬”,什么在爬呀?(小蜗牛在爬);小蜗牛会往什么上面爬呀?想一想左边的爪字可以换成什么植物呢?(比如丝瓜、西瓜、树叶、花朵等)
[设计意图]:出示典型的范作,让学生思索、归纳出文字的装饰特征:可以对文字的一个笔画进行联想变形,也可以对文字的一个部分进行联想变形。让学生总结出应该从字义、字形等方面入手进行创作。
3、学生分组“变字”
(1)、师:看了这么多设计巧妙的美术字,你们想不想变?老师准备好了4个字,(出示鸟、秋、雨、电四个字)这些字能让你想到什么?可以代替哪些笔画,让我们来一场比赛吧!4-5人为一小组变一个字,大家同心协力,比一比哪一组更快、更有创意。
(2)、小组评价,找出最有创意的字,说一说自己更好的想法,表扬变字精彩的小组。
[设计意图]:第一次作业分组合作,利用小组竞赛,调动学生激情。发挥集体的力量,先联想与文字相关联的事物,再讨论代替字的哪些笔画。运用多种方式,可以画,可以剪贴,完成字的创意设计。
4、学习夸张变形法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令老师佩服,连孙悟空都为我们叫好。
(1)、出示汉字“圆规”,再播放动画。看,他的手一指,“圆规”变得怎么样了?(变得更圆了)
(2)、(出示汉字“胖”) (播放动画)他不停的打气,“胖”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得更胖了),他还想到了(猪很胖)
师:孙悟空使“圆更圆”,“胖更胖”,这叫什么变形方法呢?(夸张变形)
师:夸张变形就是根据字的意思把字的笔画进行夸张变化(板书:夸张变形)
(3)、师: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这是“折”字,你怎么把它夸张变形呢?(把竖钩、撇、竖画成折线,象被折断了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折”变体字)
师:这是“悲”字,怎么进行夸张变形呢?(把点换成了眼泪)哦,悲伤得流泪了。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变的:把心字底换成(哭脸)(出示“悲”的变体动画)
(4)、师:大家真聪明,一学就会。为了奖励大家,孙悟空还带来了一幅精美的图片。
师:这幅图添加了什么做背景?(雨)整幅图以什么颜色为主呢?(蓝色)换成红色好不好?
师:我们在装饰字体时,可以配上适当的颜色,也可以添画背景。
[设计意图]:在对文字进行变形时,除了根据字义联想,还可以对笔画进行夸张变形。在这个环节中,出示了两个代表性的范作,让孙悟空使“圆更圆”,“胖更胖”,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这就是“夸张变形”,接着出示文字“折”、“悲”考考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变字方法。在学生学会两种变形方法后,再出示精美范作,让学生分析颜色和背景,总结出适当的颜色和背景可以使文字更具装饰美感。
(三)学生创作:
师:大家想不想和孙悟空一样,设计出漂亮的美术字来呢?现在请你发挥奇思妙想,也来超级变变变吧。(出示孙悟空“变”字动画)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字(出示“云、雨、闪、光、春、夏、秋、冬、兔、羊、猫、鸟、蝶、蜻、瓜、花、荷、辣、瓶、衣---”)请每组从一竖排中挑选你喜欢的字,选择你喜欢的变形方法来变形。
[设计意图]:出示孙悟空的 “变”字动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接着提出创作要求。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字特征进行夸张表现,紧扣“联想”,使作品创意与装饰美感兼备。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评价(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四周,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推举出最佳设计奖及最佳创意奖、最具美感奖等奖项。)
1、师:请变好的小朋友把你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分好四组)
2、师:这是谁的作品,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变的。
3、师: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分组比一比,颁发最佳创意奖。
[设计意图]:分四大组竞赛展示作业,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互相交流独特的创意,教师提出升华性的意见,肯定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小结拓展
1、师:今天真是大丰收,同学们的创意太妙了!瞧,孙悟空有话对我们说呢。(播放动画: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我甘拜下风)
2、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的联想吗?老师也找了一些:比如电影招贴画《冰河世纪》,广告牌“pisa”,过年时贴的“福”字,我们的杂志封面《猫和老鼠》上,都有字的联想。
3、师:那这些字的联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可以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美化我们的生活)
4、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看看除了字以外,你还能将哪些平凡的事物变得于众不同呢?
[设计意图]:欣赏电影招贴画、广告牌、杂志封面上的趣味字,了解字的联想对校园、对生活的美化作用,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创意,只要开动脑筋,便会有非凡的创意。
(七)、板书设计
字义联想
夸张变形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1、游戏猜字——了解字的起源
本节课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猜一猜”的形式导入。先出示中国古代文字“象形字”,猜一猜后,再出示图片与汉字。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古文字与事物的联系,还引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使学生的情感价值有一定得取向。
2、动画变字——探究字的联想
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把计算机和网络引入课堂教学,具有传统美术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音乐的响起,多媒体画面孙悟空的出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在欣赏、思索、探讨中了解了变字的两种方法:“字义联想和夸张变形”。动画变字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直观性强。除了变字动画,孙悟空形象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它时常邀请学生与自己比一比变字,还鼓励肯定学生的表现。卡通形象的出现,情景的设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这样授课,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变字——体验字的趣味
(1)、合理分工,人人参与。
(2)、在分发每一小组的作业时,我把要变得字分给学生,同时,还剪贴了和这个字相关的一些事物。如“秋”字,我在课前画好了一些枫叶、莲蓬、菊花、苹果等秋天代表性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