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0年4月24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周日,但对于我们家来说,却绝对是一个有深远纪念意义的日子。
就是在这一天,几近步入不惑之年的哥哥终于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数十年如一日的唠叨和焦虑中,带女朋友回家了。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激动的大好事,封博近一年的我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热情之火,有了提笔记下这一历史时刻的冲动。
我们家是典型的农村布衣之家。父母靠着耕耘几亩薄田,含辛茹苦养大我们四姊妹,哥哥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当年考上学堂后引起不小轰动;我后来也跟着靠读书跃出了农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大姐照顾弟弟妹妹多一点,在学习和事业上吃了不小的亏,深圳打工赚点血汗钱供弟妹上学,然后还给自己买了个城里户口,没成想几年后所在工厂倒闭,一下失业,幸亏还找了个好老公,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二姐读完初中碰上好机遇,成为一名光荣的女兵,退役后在舅舅的帮忙下,顺利找到了一份政府公务员的工作。
四个儿女各有着落,按道理,在农村能有这样的家庭状况,绝对算得上是幸福的小康之家。但这几年,我父母心里丝毫没有小康之家的幸福指数,只因哥哥和二姐都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但两人都没有与天下有情人成家属的迹象。一时间,身处农村的父母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儿女不成家,父母无颜对世人啊。尤其是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农村邻里之间,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更甚。父母外出,邻里朋友之间总免不了关心不关心的问上几句,你们家某某某找对象了吧?往往这个时候,我父母都会极其窘迫。刚开始那几年可能还找些借口应付,但越到后来越没了底气。到今年,我都能明显感受到,一向心态开朗的父亲也有了无法掩饰的焦虑,甚至是绝望,这毫不夸张。一天到晚唉声叹气,往家打电话,哥哥的婚事和二姐的婚事总是聊得最多;周末回家的时候,看到两位老人家做家务的时候都会分神。妈妈告诉我,父亲和她晚上聊天,经常会聊到伤心流泪,听到这些事,我都会恨不得马上就要帮那两位“神仙”找好对象。
上个周日,在我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哥哥居然打电话回来说,中午准备带女朋友回家吃饭。接到这一消息的老爸老妈可以说是高兴得有些神经质。我们一到家,老爸就告诉我们,“今天有一个天大的喜事,你哥哥准备带女朋友回家。”妈妈还说得好些,“你哥哥准备带女朋友回家,这真是人造卫星上了天。”在随后等待哥哥回家的一个多小时里,只要听到车辆路过的声音,两位老人都会要跑出来瞧一瞧。老爸还会不时看看墙上的钟,计算着哥哥到家的时间,很有点六神分飞的模样;等得久了,老爸还会催我打电话,问问哥哥究竟到了哪里,他甚至还会自言自语的唠叨,“还不知道这家伙说的是真是假,恐怕要女孩子到了家才能上算。”
老实说,长大至今,我似乎还从未看到父母如此神经质过。当年老哥和我先后考上大学,虽然对于我们家来说也算得上是天大的喜事,但毕竟家境贫寒,喜庆之余是筹措学费的焦虑;后来我结婚生小孩,尽管父母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但那毕竟也是一种自然的欣喜。老爸说得好,哥哥19岁就参加工作,他们望他带女朋友回来是从20岁望到40岁,这种望穿秋水的心情和期间所背负的精神压力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我以前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我是真正理解到骨髓了。而从中我也悟到了一点,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物质享受其实永远都是次要的,只有精神上的慰藉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