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比不上一台青歌赛颁奖晚会
(2008-04-27 23:14:12)
标签:
春晚、
余秋雨
央视青歌赛
娱乐
|
分类:
娱情
|
今天晚上打开电视,碰巧看到第十三届青歌赛颁奖晚会,当时刚好看到朱军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电视机镜头在评委和专家中移动,最后停留在谁头上,谁就得上台和青歌赛选手一样答题,当然题目完全是趣味性的,全和在座的青歌赛选手和评委有关,回答起来非常好玩。随后就是评委徐沛东上台演唱,我当时一下子就被这台晚会吸引住,坐在沙发上不想起身。
随后,一些歌手艺人的精彩演唱更是让晚会的高潮一波接一波,比如廖昌永和吕薇演唱的《美丽神话》,王宏伟和谭晶演唱的《想亲亲》,甚至是毛宁的《涛声依旧》等歌曲,新歌与怀旧并存,流行与民族齐飞,听得人如痴如醉,真的很少有这样看电视晚会的感觉了。联想起年年办,却年年被人骂的春节联欢晚会,我真的觉得,每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耗时数月的春晚真的还不如一台在数天之内制作出来的青歌赛颁奖晚会。
这台青歌赛颁奖晚会在形式的创新和节目的编排上很见导演的功力,比如晚会去掉了烦琐而弱智无聊的嘉宾颁奖环节,而是让获奖选手直接拿着奖杯上台亮相,颁奖环节节省的时间留给选手为观众表演,这实在是大快人心的形式改革。
再比如击鼓传花环节的设置,这种轻松的游戏,巧妙地让评委和专家也体会一把上台回答问题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更绝的是题目的设置,题目的内容都与现场出现的青歌赛参赛歌手有关,每题一过,就是这位参赛歌手上场表演精彩节目,这种极为自然的节目过度实在是绝。
此外,一些老歌新唱的安排也恰到好处,比如孙悦的《祝你平安》比原曲更加温馨、江涛的《愚公移山》和韦唯的《心愿》则加入了电子音乐的元素,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动听的旋律还在,创新的编曲却让原曲多了一份吸引力。当然,一些经典的曲目导演也没有刻意创新,比如毛宁的《涛声依旧》、殷秀梅的《我爱你,塞北的雪》,都保持了原曲的经典风貌,让人听起来非常过瘾,这种有时为有所不为的编曲原则,可谓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这样的联欢晚会不受欢迎都难。
整台晚会就在这样一种轻松欢乐的气氛中进行,没有冠冕堂皇的宣言,也没有虚情假意的表白,就像是一台新老青歌赛选手的狂欢派对,那种现场的气氛很和谐,也很真实。而惟有这种真实才能真正打动和吸引人。
事实上,央视的春晚正是在这一点上欺骗了观众,所以它越来越不受欢迎。和这台青歌赛颁奖晚会比起来,春晚完全就是在端着,根本没有放下架子,似乎春晚不办成那样就不像是春晚,在这种思想禁锢之下,春晚何谈创新,即便有创新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看到春晚这么多年来,主持人一出场就是念大把大把已经编排好的所谓激情台词,尽管他们倾注了全部精力和情感,但真正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只有他们笑得发僵的脸庞。对于观众来说,那些主持人没日没夜多次联排春晚的台词,其实远不如昨晚朱军和董卿玩一次击鼓传花小游戏来得真切,也不如张泽群和朱迅一次轻松地调侃对话来得真切。
春晚年年喊创新,却年年难有真正的创新,其中症结就在于央视人不敢有游戏的心态,没有真正地以放松的心情来办晚会。他们总是赋予了春晚太多的内容和任务,什么电报,什么祖国大团圆,什么亲情,有了这些禁锢,春晚真正发挥的空间就实在有限了。所以,我敢肯定,如果不解放春晚传统上所承载的这些重负,春晚年年被人骂的局面会永远难以缓解。而一台青歌赛,没有任务、没有禁锢,它立马就活了起来。
此外,看来这台晚会,还让人感慨的就是,虽然湖南卫视一直对央视形成紧逼态势,但事实上,在大台风范上,央视仍然有着湖南卫视无法企及的高尚气质。湖南卫视一直高举娱乐的大旗,节目也确实办得好,但央视却在节目的品味和制作水准上一直有着湖南卫视无法达到的高度。比如舞台的灯光和物美设计,比如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高雅气质,比如这个平台的号召力,央视在这些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李谷一连续参加了十三届青歌赛的评委工作,余秋雨成为青歌赛的评委席上的常客,还有如阎肃、徐沛东等人出席,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央视这个平台的号召力。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办得再好,你能想象超级女声的评委席上出现余秋雨、阎肃、赵易山这样具有高品位和高端影响力的专家评委吗?所以,湖南卫视虽然一直被看作是在和央视竞争,但这种竞争其实并不是完全对位的竞争,而是一种错位竞争。只不过在收视率决定市场的电视领域,这一个性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种错位。
所以,我愿意相信,湖南卫视的娱乐化虽然可以为自己赢得很大的市场,但他们在这条道路上是永远无法赶超更具高端影响力的央视的,或许,这也可以解释湖南卫视为什么在最近频繁出新动作,比如在深夜上档更具文化含量的《零点锋云》,比如上档财经节目,比如请来陈鲁豫等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